学会动态

首届《华阳国志》学术研讨会暨《蜀藏》首发式在成都举行

2016年1月18日,由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主办的首届《华阳国志》学术研讨会在成都隆重召开,同时举行大型巴蜀历史文献丛书《蜀藏》首发仪式。著名历史学家胡昭曦、谭继和、祁和晖等出席会议,四川大学、四川省社科院、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本市地方史志编纂与研究专家,以及《蜀藏》出版单位成都时代出版社、承印单位南京工大印务有限公司等近百人参会。


首发式现场


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李勇先、成都市地志办副主任王家球分别主持会议,《蜀藏》主编、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李勇先,市地志办党组书记、主任、《蜀藏》主编高志刚,《蜀藏》学术委员会主任、四川大学教授胡昭曦,《蜀藏》学术委员会主任、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以及出版、印制单位领导分别在大会致辞和讲话。
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与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长期深入合作,积极为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和“文化之都”建设服务,联合开展历代旧志与地方珍稀历史文献整理工程,并得到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广征博采,资源互补,辛勤耕耘,精诚合作,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果。


《蜀藏》主编李勇先、高志刚为《蜀藏》首发式揭幕



新编大型巴蜀历史文献丛书《蜀藏》,集巴蜀珍稀文献之大成,是一部传承巴蜀灿烂文明的恢弘巨制,一部汇聚巴蜀历史智慧的文献新编,一部展示巴蜀文化数千年绵延不断的历史家谱,一部体现当代巴蜀文化自觉与创新的时代经典。《蜀藏》全套800余册,分经学、文学、史学、子学、文集、山水、名胜、旅游、交通、舆地、舆图、方志、教育、传记、经济、水利、民族、宗教、艺术、金石、科技、医学、丛书等二十三编,总字数达两亿字,是一部反映几千年来巴蜀历史文化精髓的经典宝藏,为后代子孙构建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献智库。如果说研究中国文化绕不开《十三经》、《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研究中国古代史绕不开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三通》,研究佛学绕不开《大藏经》,研究道教绕不开《道藏》,那么从此研究巴蜀文化就绕不开《蜀藏》。
影印出版《华阳国志珍本汇刊》二十二册,汇集现存历代《华阳国志》珍稀版本二十余种,为国内古典名著版本汇刊精品。同时,还善本再造清嘉庆十九年题襟馆刻《华阳国志》本,编纂《百年<华阳国志>研究论著目录》和《百年<华阳国志>研究论集》等“三位一体”成果,大大提升了成都在《华阳国志》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为铸造成都“方志之源”文化品牌夯实了坚实基础。
编纂出版《巴蜀珍稀乡土志汇刊》二十八册,将清末民国时期所编乡土志进行系统整理和出版,对研究我国近代乡土教科书的编撰和爱国爱乡教育以及国家和民族认同等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点校版《成都旧志》丛书,共收录成都历代府县志、专志、杂志共30种、900万字。三十部旧志,保存“文化之都”家谱,填补了成都旧志集成的空白。在为“文化之都”保存家谱的同时,亦为“方志故里”平添厚重。同时还编纂出版《成都历代旧志序跋集》对成都历代旧志作了系统介绍和梳理。
抢救明天启《成都府志》孤本。经多渠道努力,从美国影印回目前唯一传世、现存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海内孤本——(天启)《成都府志》原刻本,并参照其他相关版本,对该府志残缺页码、污损字句采用电子挖填技术,从原刻本中选取字样,确保修旧如旧。


《华阳国志》


与会专家们对川大史地所与市地志办校政合作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重点就推进《华阳国志》学术研究、传承弘扬成都方志文化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一、以“古为今用”为立足点。《华阳国志》是挺立于方志长河中的一座不朽丰碑,同时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的一笔珍贵文化遗产。因此《华阳国志》研究要立足于古为今用,将经典名著研究与当代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结合起来。二、以“因地制宜”为切入点,系统梳理《华阳国志》各地理和行政单元文献资料,深入发掘区域人文底蕴、特色、精髓,为当代“文化之都”建设、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服务;三、以“方志传承”为线索,深入开展《华阳国志》编纂思想、编纂体例和内容的研究,并以点带面开展历代成都以及巴蜀名志的深度整理与研究,传承弘扬特色方志文化,服务当代方志学科建设。四、以提升古典名著文化影响力为落脚点。通过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方志学等跨领域、跨学科合作,充分发掘再现该名著的学术价值,提升名著的学术地位;同时,开展白话本、绘图本、故事本、音视频等《华阳国志》演绎作品开发,扩大名著的普及、传播和影响。



《蜀藏》


《蜀藏》的出版,是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与成都市地志办双方扩大交流、深化合作的重要标志性成果。作为《华阳国志》故乡,中国方志之源,成都在传承弘扬优秀方志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方面要有历史担当,发起成立“华阳国志研究会”,力争将其建成以成都为中心、辐射西南的地域文化、方志文化和方志学科建设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作为蜀文明的中心,巴蜀历史文献的荟萃之地,成都要有全省首位城市的担当,立足成都,放眼全川,进一步推进旧志与地方珍稀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扩大和深化与高校、院所的创新合作和深度融合,致力于高校和地方史志单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共同推动四川大学历史地理学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四川省地理学会 蜀ICP备0500382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四段九号     邮政编码:610041
邮箱:huying@imd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