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天地

科学家揭秘西藏昌都“大脚印”




“大脚印”化石点恐龙足迹示意图




巨龙类复原图



1月15日,中国、美国、加拿大古生物学者宣称,他们在西藏昌都地区附近发现一批巨大的恐龙足迹化石。这是西藏恐龙足迹的首次记录,具有重要的古生物学意义。


昌都地区位于拉萨与成都之间,这是雪域高原的另一个世界,是锁在横断山脉深处的一片净土,孕育着神秘、恢弘、古老而独特的高原文明。这里还是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产生和流传的主要地区,“大脚印”则是昌都城外一处有名的“神迹”。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生物科学系古生物学家柯里教授及其博士研究生邢立达,美国犹他州迪克西州立学院教授哈里斯,在对化石进行深入研究后,称这些是恐龙留下的足迹,而非“神迹”。


“大脚印”并非格萨尔王所留


闻名昌都的“大脚印”位于昌都镇国道沿线路边的悬崖上,至少八对“脚印”由上往下而行,“脚印”最长达1.7米,近观犹如巨人光着脚丫踩在泥泞上留下的印迹。这处遗迹发现于1999年初,当时工程队正在修建昌都邦达机场至昌都镇的公路,修路放炮时“炸”出了这些足迹。


当地民众认为,这是炸山惊吓了山神,山神一怒之下远走他乡而留下的“脚印”,也有人认为是格萨尔王留下的足迹。格萨尔王在藏族传说里是莲花生大师的化身,一生戎马,扬善抑恶,宏扬佛法,传播文化,成为藏族人民引以为自豪的旷世英雄。名扬四海的《格萨尔王》是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


之后,当地信徒将“大脚印”奉为神迹,凡经此地,不少信徒都要敬上一条哈达,所以现在“脚印”周围都是人们敬献的哈达。而昌都地区政府为了保护这处古遗迹,也在其周围布置铁围栏,并在脚印上涂抹了保护剂。


此后的数年里,邢立达等人多次考察了此遗迹,经过详尽的野外考察与分析,最终确认这批“大脚印”为早—中侏罗纪的恐龙足迹。


“蜥脚类恐龙的足迹非常特别,是由较小的前足迹和大型的后足迹组成。”邢立达告诉记者,“而这前后足迹有时候会相当靠近,甚至重叠,这时候就会出现类似人脚的形状。这也是‘大脚印’被认为是巨人足迹的原因。”


奇妙的昌都恐龙群


目前,经过古生物学家分析,已经暴露出来的蜥脚类恐龙行迹至少有八对,分为三道,行走方向基本一致。古生物学家将这批足迹归入雷龙足迹。


据介绍,雷龙足迹是一类著名的恐龙足迹,全世界目前已发现的蜥脚类恐龙足迹大半都属于此类。


有趣的是,足迹附近还发现了丰富的泥裂和波痕。“这表明了昌都‘大脚印’的保存环境。可以想象,当时的大型蜥脚类恐龙漫步在水畔,在泥泞的地面留下足迹。随后水退去,地面干裂。”哈里斯教授介绍说,“从地质时间上来看,昌都当时正处于海陆交替的阶段,这些大恐龙说不定正漫步在海边呢!”


那么,具体是哪一类蜥脚类恐龙留下了“大脚印”呢?柯里说:“这些足迹能为我们提供很多造迹者信息。从较宽的行迹来看,很可能是大型的巨龙形类留下的足迹。”而从足迹推断,这些巨龙形类可能有18米长,几乎相当于两辆公交车的长度。


巨龙形类在昌都留下的足迹,将使人们对昌都地区的恐龙动物群与四川盆地蜥脚类动物群产生新的认识。此前,研究人员一直认为,昌都地区的恐龙动物群与四川盆地蜥脚类动物群有着大致相同的构成。但四川盆地在侏罗纪时期并没有出现任何巨龙形类恐龙,这就说明两地的动物群不仅有相同点,也存在重要差异。这使得昌都“大脚印”变得更具学术价值。


在本月出版的《地质通报》杂志上,化石研究者们撰文描述了这批珍贵的标本。(来源:科学时报 洪蔚)
更多阅读
《地质通报》发表论文(英文)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四川省地理学会 蜀ICP备0500382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四段九号     邮政编码:610041
邮箱:huying@imd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