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诱发滑坡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研究是地震滑坡研究的基础内容,对于山岳高地震风险地区地震小区划、城镇规划、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祁生文副研究员等人参加了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汶川地震灾害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工作,并负责地震次生灾害的遥感解译。在此工作基础上,结合多次野外考察成果,通过分析12个极重地震灾区的地震滑坡分布,他们发现了一些未曾被前人认识到的地震滑坡的独特分布规律:
(1)地震滑坡受控于活动断裂,但是大多数地震滑坡并非分布在中央断裂F2的上盘,而是分布在前山断裂F3与中央断裂F2之间的块体上,这可能反应了地震中该块体在F2与F3共同作用下与之发生了共振,地震动更强烈(上图所示);同时,分析还发现,在距离发震断层F2断层5km范围内,地震滑坡的运动方向与发震断裂的运动方向高度一致,反应了近震地震滑坡运动与发震断裂的惯性作用密切相关;
(2)地震滑坡的空间分布密度取决于距离发震断裂的距离和斜坡坡度,与发震断层的距离呈负指数关系,与斜坡坡率呈正相关关系,岩性、绝对高程、坡向对地震滑坡的分布密度影响很小。
对该规律的认识近期发表在国际工程地质权威刊物《工程地质学》(
Engineering Geology)(Qi et al. Spatial distribution analysis of landslides triggered by 2008.5.12 Wenchuan Earthquake, China. Engineering Geology, 2010, 116: 95-108)。(来源: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更多阅读
《工程地质学》发表论文摘要(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