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天地

地理时空



第一期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 地理组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这首奥运会主题歌早已传遍五湖四海,向世界传递着一种“和谐”的声音。共同生活在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地球上,曾经感叹自然的博大与富有、天空的高远与缥缈、湖海的深邃与清靓,而今,当你坐在桌前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充沛的物质文化的时候,不得不多一个心思去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变化。因为环境问题已经时时伴随着我们的生活,是一个不得不说的话题。

值第40届“世界地球日”之年,我们出了本期地理时空,旨在向你介绍“世界地球日”的相关知识和一些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以引起你的思考,并期待着你提出对环境问题的真知灼见。


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运动。

  活动起源于美国。1970年4月22日,在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Gaylord Nelson)和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的倡议和组织下,美国数十万群众参与了声势浩大的“地球日”活动,呼吁创造一个清洁、简单、和平的生活环境。 作为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地球日”活动推动了多个国家环境法规的建立。

  1990年4月22日,全球140多个国家、2亿多人同时在世界各地举行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呼吁改善全球整体环境。这项活动得到了联合国的肯定。

  2009年4月22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决定将今后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20世纪90年代,“地球日”的发起人创立了“地球日网络”(Earthday Network)组织,将全世界环保主义者联合起来推动“地球日”活动的开展。

从那时起,中国每年4月22日都举办了“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

 

☆☆ 地球之旗的主要图案是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的阿波罗17号飞船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蓝色弹珠》,放置在深蓝色的背景上,它是由约翰·麦克尼尔于1969年为首届地球日活动设计的,现在这面旗帜是环境保护运动的象徵。      

☆☆ 世界地球日的标志白色背景上绿色希腊字母 Θ,国际音标中的无声齿摩擦音,是从Theta 变来。


☆☆ 2009年地球日的海报:海冰消失后,一只无助的小北极熊抱着一个风力发电机的柱子,由Jan Martin Will设计。


背景故事:

英国《每日邮报》2008年8月30日登出一张照片,显示一头北极熊正在海浪中挣扎。“登上冰面”这个北极熊的日常行为正日益成为它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报道说,它和另外8头北极熊因所住冰面消融而掉进汪洋大海,窘况“令人心碎”。科学家乘飞机经过北冰洋附属海楚科奇海时拍下这张照片。由于全球升温,冰面不断融化,距离这9头北极熊最近冰面远在644公里外。北极熊曾有成群游过大约160公里纪录。但那群北极熊游到目的地后精疲力竭,其中一些在途中溺死。

科学家由此担心,这9头北极熊难以游过如此远的距离。研究者警告,年融冰速度已超过“临界点”,即冬天结冰面积不足以弥补上个夏天融冰面积。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但人类的活动却对地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等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因过度开采而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四川省地理学会 蜀ICP备0500382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四段九号     邮政编码:610041
邮箱:huying@imd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