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交流

2015年度优秀论文:《职业院校公共必修课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五年制大专地理课程教改为例》

职业院校公共必修课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以五年制大专地理课程教改为例
蒋 维,张 永*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元 628017;*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元628017)


摘要: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全面提高职教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环。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教”的观念和学生“学”的述求不同;多元化教学设计欠缺,以及部分教师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不清等问题。以五年制大专地理课程为例,借助于社会学的问卷、访谈调研方法获取数据,通过分析研究,提出意见建议以及具体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措施,以期为相关院校同类课程的教改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职业院校;公共必修课;教学改革;大专地理课程
1问题的提出
自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短短19年,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现有职业院校13300多所,在校生近3000万人,每年毕业生近1000万人。[1]伴随职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在校生人数的日益增多,是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对职教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向“改革”要“质量”,以“改革”促“发展”,改革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无疑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环。
成熟的专业课程、技能课程建设,成就了职业院校独特的就业教育和技能教育品牌,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实践研究的核心。而作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为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基础课/文化课),虽然决定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素质和整体水平。[2,3,4]也是职教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对该类课程的建设、发展以及教改方面的研究却相对滞后。
2案例调查与问题分析
公共必修类课程,既包括政治、体育、英语这“三课”,又包括如语文、数学、地理、物理、生物、化学等文化课。本研究以五年制大专地理课程为例,采用社会学调查方法,对我校2013年入学的某专业182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地理知识水平,地理学习方法,课堂学习效率,任务完成方式、方法等;再结合对13位公修课专业教师(11位青年教师和2位老教师,任教地理、化学、生物、物理、政治等课程)在课堂教学策略和教改观念等方面的访谈调研数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如下。
2.1教师“教”的观念和学生“学”的述求不同
受访教师均认为,公共必修课程的教学,需尽量让学生学习或掌握新知识。在课堂上,教师们更多关注的是新知识点的讲解和突破,其次才是对知识点的运用。以地理课程为例,超过调查样本30%的学生,认为自己地理知识储备不够,基础薄弱,即使在明确知晓地理学习的必要性和有用性的情况下,课堂上仍提不起学习兴趣, 上课跟不上,或者即使懂了,课下遇到问题也会马上选择询问老师、同学答案,被动的学习,缺乏自我思考的过程。而在新课学习过程中,70%的学生只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注重那些能在生活中运用的知识点的学习,而关注知识点本身的只有10%左右。简而言之,教师教的“知识”,可能并不是学生希望学的“知识”,学生总觉得老师在讲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东西,讲一些没用、没趣的东西。
2.2多元化的教学设计欠缺,学生期待“个性”教师
在教学资源使用、作业(任务)设置、课堂教学等方面,有些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表现出不符合职业教育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实践能力较强的行为特点。如在教学资源的使用上,局限于视频媒体资源和教材资料;在课程作业(任务)的内容设置上,多数教师仍以课本和教辅资料为主,采用课本习题进行变式讲析或是对习题进行变式训练,在布置形式上,也几乎都是统一的书面作业;课堂教学还是以老师讲、学生听的讲授方式为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经调查,学生们所喜爱的课堂学习方式是交流讨论和探索实践,认为老师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为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另外,本次调研所始料未及的是:职教学生普遍期待“个性”教师。以地理课程为例,学生认为,其课堂学习效率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当下学习状态(精力、心情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任课教师的“个性”对其学习状态的影响。问卷中,“有独特教学方式”“幽默”,“宽严并济”(和蔼且有威严),“知识渊博”,“课堂教学气氛活跃”,等成为最受学生欢迎老师的高频关键词。
2.3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教学方式亟待改进
高职高专院校的职教课程,无论是“公共必修课”还是“专业技能课”,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岗位能力,践行“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其培养的学生应是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的中、高技能人才,而不是普通高校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的研究、设计型人才[5]。然而调研发现,部分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较为陈旧,还都是依照传统高校或是普通高中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为主体的理论、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模式进行,忽视了学生行为能力的锻炼,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以职教地理教学为例,有的教师很容易认为学生只需了解一些如地理景观、地理现象等地理事实,而不注重对其地理素养、能力的培养;而有的教师则忽视了地理课程的实用性,进入了仅偏重理论性知识的教学误区,沦为“地理八股”。这类教学行为,不仅会诱导学生形成消极的、不正确的学习态度,更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不关心周边地理事物,对所在的城市不了解,不能充分享用城市各种公共基础及功能设施的便利;缺乏地理常识,不辨方向不识路,外出靠打车,出门就迷路等现象在学生中间屡见不鲜。与此同时,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国外就已普遍注意到了地理的实用性,无论是《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国家地理课程标准》(英),《地理国家标准》(美),都明确了地理对于一个学生甚至于一个公民现实生活的重要作用[6,7]。
3职教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3.1同教材不同思路——因“职”施教
对于五年制大专生来说,使用大学地理教材进行教学显然是不现实的,然而为每个专业学生配套相应的地理教材也不可行。那么对于初中起点的职教学生来说,应怎样进行地理教学呢?经过实践,笔者认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进行专业化教学,因“职”施教,同教材不同思路的方法可行,可取。例如:对幼师专业学生的教学,应注重地理科学知识,以及科学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和爱国主义情操等方面的培养教育。推而广之,对于服装专业的学生,则要求其掌握地理思想,引导其精通服装的地理差异,能根据我国环境与文化,设计制作具有美感的实用服装;物流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我国商品流通、消费构成的地区差异,以及交通方式与运价的选择与优化等商品经济地理的知识等等。[8]
3.2多元化地理课堂教学——激发自主学习欲望
3.2.1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环境
一方面,可精心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和情境,穿插一些趣味故事和诗文典故来引学生入胜,激发学生对美好自然的情感向往,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互动,督促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学习时区、区时可以解决如何“时光倒流”的问题;学习河流地貌发育,可以“畅游”长江三峡,边“游”边归纳不同阶段地貌发育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可适当利用一些符合学生审美观念的影视、视频、新闻资料,启迪地理思维,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以达到良好的课程学习效果。
3.2.2矫正不良学习心态,引导学生良好的自我认知体验
即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矫正其错误的学习心态,进入良好的认知情境,在知识的学习中感到情感上的愉悦和良好的认知体验。例如,在学习城市功能分区时,先让学生分析各自家乡的实际情况,再引导学生应用书本知识进行补充,无论结果如何都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消除其紧张感,树立学习自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因学不懂而自暴自弃或者学而无用的不良学习情绪;再如,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完成某种设定目标,获得学习成就感。如讲解各种交通方式优缺点时,让学生自己判断在放假回家或者假期旅游时,应该选择何种交通方式更为经济实惠并且快捷,从而自行总结出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完成学习。
3.2.3多元化的作业或任务布置
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密不可分。职教课程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而学生完成相关作业或任务的过程,也是一种创作性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在布置安排作业任务时,不应只将其局限在一问一答式的标准答案上,应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小课题进行课堂讨论,或组织学生进行课下的小组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完成搜集资料,整理归纳,形成答案等一系列的发现式学习过程。
3.2.4鼓励实践——“做”中学
职教地理课程,都会有实践课的计划安排,但通常又都是以“0”堂告终。作为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做”中学,引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四川省地理学会 蜀ICP备0500382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四段九号     邮政编码:610041
邮箱:huying@imd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