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交流

2015年度优秀论文:《培养学生地理性思维的思考与实践》

培养学生地理性思维的思考与实践


彭州中学实验学校 张安芝


摘要 目前,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状况不很理想,要么没有兴趣,只图应付考试;要么有兴趣,却总觉收获不大,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缺乏地理性思维。新一轮课改强调过程与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建议中提到:要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地理理性思维,以利于帮助学生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等观念。为加强地理教学,促使学生地理学习的有效性,本文是就培养学生地理性思维的思考与实践,以求同行共鸣。
关键字:地理思维 实践 创设情景
一、 地理性思维的特点
思维是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与其他学科相比,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进行思维,具有以下特点:
1、普遍涉及地理事物和现象在空间上的相互联系。如对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原因的分析,就涉及这种气候类型所处的纬度位置,西风与海陆分布的关系,山脉走向与西风的关系等一系列地理事物和现象在空间上的相互联系。
2、较多运用分析、综合方法。如对形成气候的因素的分析,就要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表形态、洋流等多种因素分析入手,说明它们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最后通过综合得出结论。
3、较多运用比较方法。地理学习中涉及大量的地理特征,而这些地理特征都是在与其他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对比中体现出来的。如把我国北京、武汉的气温年较差分别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的平均年较差相比,得出两地气温年较差较大的特点。
4、较多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乡土地理实际。例如,讲述我国经济发展成就可联系乡土地理事实予以进一步说明,学习影响工业布局因素可联系本地区工业部门予以说明。
二、 地理性思维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地理性思维是地理智力的核心,地理观察、地理记忆、地理想象等都与地理思维活动密切联系。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是有条件的。
首先,观点是思维的出发点。地理观点为人们提出、回答、识别和解决地理问题,以及评价可能产生的后果,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实施地理观点的熏陶与教育,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去追踪地理思维思维的轨迹,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地理思想方法,从而促使学生的发展。
其次,要以丰富的地理感性知识为基础,感性知识愈丰富,包括思维在内的各种智力活动也就愈活跃。丰富的地理感性材料是进行地理思维的基础和必要条件,离开了地理感性材料,发展学生地理思维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第三,由于地理事象空间上的广阔性和综合性,需要将地理事象同它所处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综合联系起来进行思维,许多地理思维过程需要常用地图和凭借联系图来进行。
第四,要具备一定的地理语言表达能力,正确运用地理语言进行思维,用以准确地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学生地理学习的收获不大(反映在回答问题、作业和考试中),往往就是因为没有正确运用地理语言进行地理性思维。
此外,地理关系和联系也是进行地理思维不可缺少的条件。
三、 培养中学生地理性思维的实践
(一) 经常渗透地理观点,奠定地理思维发展的基础
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或走向成熟的关键性阶段,也正值树立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键时期。在地理教学中,经常渗透地理观点,有利于奠定思维发展的基础。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地理学家的倡导以及基础教育的实际看,中学地理教育阶段应把人地协调观点、空间观点作为地理观点教育的重点。
对学生进行人地协调观点的教育,应当选取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典型实例,使学生对“地球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如何实现人与地的协调”等形成正确的认识,树立起“只有一个地球”“人口道德”“环境道德”“资源道德”等意识。空间观点是对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和空间关系的基本认识,中学地理教学应主要渗透区位与空间分布观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观点两个方面,帮助学生树立起位置变化观,位置联系观,空间分布上的成因联系观和整体性与差异性共存的观点。
(二)创设教学情景,在满足学生的需要中培养地理思维
1、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感性思维情景
例如,全球构造理论是高中地理教学重点和难点,利用计算机,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动态,反映大陆大洋的形成演化过程,并通过图形变化、色彩变换、音响效果等手段加强学生的感知,通过“人机对话”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启发学生作出正确反映,从而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主动。
2、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发展思维
如,在学习“城市化问题”之后,由一名学生扮演本市的市长,提出解决本市问题的措施,其他学生就他的措施提出问题,由他答辩;在学习“商业网点”和“工业区位”,让学生分别扮演商人和厂长,对相应的区位选择进行思考并提出方案,其他学生参与讨论并置疑,从而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思维得到了发展。
3、创设地理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出具有思考和启发意义的地理问题,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如,学习“密度流”的内容时,以二战时德国的潜水艇无声无息地躲过英军的森严戒备,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并给英军以沉重的打击。学生在震惊中产生了好奇心,在教师的引导下热烈讨论,积极思索,分析和解决了密度流的有关问题。
(三)充分运用教学地图,发展学生空间思维
1、利用地图发现和提出地理问题,活跃学生的地理性思维
通过阅读地图,学生不仅可以直接获得地图中丰富的显性知识,同时,还能吸引学生去发现和探讨其中许多有趣的、令人深思的问题,大大活跃了他们的思维活动。例如,学习非洲气候类型分布之后,可引导学生发现非洲地图“对称”之中有哪些“不对称”的情况,利用“反常现象”设疑问题。又如,在分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四川省地理学会 蜀ICP备0500382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四段九号     邮政编码:610041
邮箱:huying@imd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