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优秀论文:《高中地理“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地理“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唐佳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621000
摘要:新课改要求地理老师不断探索符合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教育模式。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差距,不能一概而论,爱迪生在学校受到的评价绝对和他成为世界伟大发明家没有丝毫关系,而我们现在学校有可能毁掉多少“爱迪生”呢?然而又有多少母亲会像爱迪生母亲那样激发他的潜能,鼓励他去创造,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尊重差异,分层次教学,特别在高中地理学科里面,让不同层次学生感受到快乐学习,本文就高中地理在教学过程中的分层次教学进行研究,在实际中运用与反思、在实践
后总结而形成。
关键字: 高中地理 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分层次教学法既能使所有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地理学习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所有学生从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愉快的情绪,极大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效率。
分层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他主张“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保持注意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思想,关键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谐不可分割;多方面教育相互配合;个性发展与社会需要适应;让学生有可以支配的时间;尊重学生、尊重自我教育。
一、研究过程
分层次教学应该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生分层次
就绵阳本地情况而言,绵阳每年高中,除了本地学生以外还有大量的外地学生,而每一个地区初中对地理的学习情况并不一致,学生掌握地理初级知识也不一样,进入高中学习状态也会呈现一定的差异,学生编组是实施教学分层的基础,为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及心理将学生因素,在上课之前做一个问卷调查(见附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成A、B、C三个组。A组是按照高中地理的大纲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B组是按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C组是按照较高要求尽量能够发挥具有一定地理特长的学生。学生的分组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学习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二)备课分层次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在透彻理解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握住哪些是基本要求,是所有学生应掌握的,哪些属较高要求,是B、C组学生掌握的,然后,设计分层教学的全过程。其中,要特别关注如何解决学习困难学生的困难和特长学生潜能的发展。例如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运动,A层次学生主要是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简单知道地球的两种运动:自转和公转,结合一些初中的地理知识,然后对高中知识进行一个衔接。B层次学生严格按照教学目标,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以及意义。C层次的学生不仅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意义,还应该掌握相应的应用并且能够得应用到我们生活之中。例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理解,在生活中热水器的安装,房屋修建时的朝向以及楼层之间的间距。
(三)教学分层次
分层次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最重要环节,即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有区别的合作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促进各层次学生发展,在我的地理课时我都会给学生3-8分钟小组讨论的时间,针对一个问题,人人有表达自己想法的“说”的心态,若是复习题,或一题多解题等,让低层学生先答,让他们选择自己能解的方法先答,比如:看教材地球运动,分别找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不同。(因为这些都是教材上面有的内容比较简单,只是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留下较难的让高层次学生回答,例如:地球自转公转分别产生的意义,包括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运用就留给BC两个层次的学生来回答问题。这样使各层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也使知识点贯彻到实处,在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加强巡视指导,重视低层学生,适时点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从其他学生的阐述中接受到许多信息,受到启示,从中得出结论或找到答案,使学生间学习水平的差距变得小,每个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和提高。
(四)作业分层次
布置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乏的环节。课后作业如果一刀切,往往会使C组学生吃不饱,A组学生吃不消。因此我们在课后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即模仿性作业、综合性作业、提高性作业,要求A组学生完成第一层次作业,第二、三层次作业选做,B组学生完成第二层次作业,第三层次选做,C组学生第三层次作业题必做,其他习题选做。选做题由学生选择做与不做,这样作业量与难易程度与学生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分层次布置作业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对A组学生没有强迫性,不会产生抄袭 现象,每组学生中还有人会去尝试着完成更高层次的习题,收到了令人惊喜的效果。
(五)评价分层次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为此,我们建立了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具体做法是为每一个学生设立成长记录袋,把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记录下来。记录袋中既有教师的评价,又有家长的评价,还有学生自己的评价。使学生逐渐学会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