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交流

2015年度优秀论文:《谈初中地理常用的导课方法》

谈初中地理常用的导课方法
彭州中学实验学校 张安芝
摘要: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好的地理导入课,如同一出好戏的序幕,如果设计恰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和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了解更多的导入方法,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关键字:初中地理 引入 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都有导人新课这个环节。一个训练有素的课任教师一开始上课并不急于立刻进入新知识传授,以免给学生造成突然仓促之感,而是千方百计用简单生动的语言创设一种情景,渲染一种气氛,先把学生带进一种境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教师引进接受知识的角色,新知传授方就开始。各科情况不尽相同,就初中地理来说,结合各章节教材内容的不同,导人新课方法或各知识之间过渡的方法也会丰富多彩,就主要的和常用的方法,不外乎以下十种:
一、开门见山式。
这种方法是各学科的最常见的一种导课方法,只要熟悉教材,一开始便接触当堂需要解决的教学任务,不加修饰。这种方法直奔主题,节约时间,让学生比较直接的了解一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教学效果不错。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初中地理教案》一书,大多教案都是这种方法开场。使用这种方法较为普通,但课课都直接了当,开门见山,会使学生有千篇一律之感。长此以往,学生会感到地理课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得专研教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寻找更多的引入方法,让课堂变得更有新意、有趣味。
二、利用时事政治问题引入新课。
学习地理,就是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师应多了解时事政治,把时事政治融汇贯通到地理学习当中去,让地理课更生动、形象、有趣。例如,“1998年夏季,暴雨肆虐,江河猛涨,百年罕见的特大洪灾不期而至,长江告急,东北告急。数百万军民紧急动员,严防死守,和洪魔展开了生死搏斗……灾后痛定思痛,人们反思,从天灾之中,是否也有大自然对人类恶意的报复?随后国务院立即发布了关于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紧急通知,长江中下游各省纷纷宣布“封山育林,放下斧头”。那么洪灾和斧头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引人“森林资源”一节。
再例如:“同学们,这几年中央电视台反复报道了海湾武器核查危机,美国向海湾地区调兵谴将,接二连三地对伊拉克实行经济制裁和军事打击。那么海湾地区为什么会引起美国纠缠不休呢?它有哪些值得人们去争夺的地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西亚和北非的‘居民和经济’。”这样可以顺理成章进入传授新知。在讲了第一框“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以后同学们自然会理解美国,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三、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新课。
社会热点很多,教师关心社会热点,有利于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例如,在讲授“中国的交通”中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时,可以这样来设计导语:“同学们,1998年正当全国人民欢天喜地过春节的时候,山西省朔州市传出了震惊全国的假酒中毒案,由于甲醇中毒,地方医院目前还没有解毒特效药,国务院电令卫生部从北京把抢救药品火速运送受灾地区。这批药品应采取什么运输方式呢?——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的交通——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讲授中国的人口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你们是独生子女吗?你们身边的同龄朋友是独生子女吗?你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吗?国家为什么要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的人口》的学习,去寻找答案吧!”
四、结合乡土地理知识引入新课。
例如,在讲《国界和领土》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中央电视台播放了《鸡鸣三省荆紫关》的纪录片,该片报道了中国名镇荆紫关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及现状,它开始有这样一组镜头:几个村民围着张小桌正在打扑克,记者前来问道:老乡,你们是哪个省的?’村民有说是河南的,一个说是陕西的,一个说是湖北的。记者问:“你们扑克桌放在哪省?”村民回答,一角在湖北,一角在河南,一角在陕西。同学们,这张扑克桌的位置就涉及省界和居民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国界和领土》。”
五、根据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新课。
例如在讲“经纬网”时,可以这样来设计导语:“同学们,我今天请你到电影院看电影,告诉你位置时,只告诉你第几排,你能找到座位吗?或只告诉你第几号,你能找到座位吗?看来只告诉排数或座号数都不能找到需要的座位,排数决定了你的纵线位置,号数决定了你的横线位置,要想决定一个点的准确位置,必须有纵线和横线两个因素。地球上某一个点没有排数和号数,如何找到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经纬网》。”
六、运用故事引人教材。
例如,“同学们,你知道有关《西游记》的故事吗?孙悟空保护唐僧历尽磨难,终达天竺;这是真的吗?历史上确有关于唐代高僧玄奘的真人真事记载,他从长安西行,不畏艰险,过流沙,翻雪山,经西城往南,到达佛教发源地天竺。古代天竺就是今天的南亚地区,南亚有一个世界文明古国——印度,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印度》。”
七、结合相关学科有联系的知识引入新课。
例如,结合初中语文课文《死海不死》中死海成因的有关知识引入“西亚和北非”中的“高原为主的地形”一框内容;结合初一语文《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引入《中国的天气和气候》;结合历史课中的“丝绸之路”介绍“中亚的现代铁路图”;结合政治课中的“美国的种族歧视政策”,引发黑人的故乡在哪里的疑问,介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节。
八、设置悬念法。
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可以提出设问,在学习教材后则疑团自解。例如,在讲《自然灾害》时可以这样设问:“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同学们,你了解地震吗?你害怕地震吗?你想学习预测地震的简单方法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自然灾害》这节的学习。”
九、利用诗歌、名言引入教材。
例如,用李白的诗《朝发白帝城》朗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引入“长江”一节或《中国的水运、航空和邮电》;用“读书千卷,不如登山一回”或“仁得乐山,智者乐水”引入《中国的旅游业》。用王维《使至塞上》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北朝民歌《敕勒川》中的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引入《西北地区》。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提高了文学素养。
十、利用课前唱歌或播放歌曲录音把学生引入新知识的境界。
例如,播放《外婆的澎湖湾》引入“台湾省”;《歌唱祖国》引入“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引入“中国的民族”;《春天的故事》引入“香港和澳门”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之歌》引入“长江”或“青藏地区”;《大中国》引入“长江”、“黄河”。歌曲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变枯燥的更为有趣,在歌声中学习地理,让学生终身难忘。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知道,每一节课运用生动活泼的导语(或过渡)能保证这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等于乐器演奏前定好了音调,师生能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思想交流。这算踢好了一节课的“头三脚”。一般说来,教师从时事政治或社会热点方面最容易找到生动的话题。当然动作之妙,存乎一心,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的导语也会不同,教师的水平就反映在针对不同的教材,灵活机动地设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四川省地理学会 蜀ICP备0500382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四段九号     邮政编码:610041
邮箱:huying@imd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