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优秀论文:《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说课设计》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 说课设计
仁寿一中北校区 杨敏(指导教师王怀福)
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 、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①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②理解海陆分布和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③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成因
④了解我国受不同的气压中心控制下形成的不同气候;世界主要气候的分布、特征。
⑤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通过立体几何图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从理想假设出发不断附加条件,使模型逐步贴近实际,简化复杂问题,探索规律。
通过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②通过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图示分析,让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
③通过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养成学以至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和依据
1、重点: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②海陆分布和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③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依据:在教材中的地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知识的延伸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下一部分“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气候成因的基础。
2、难点:①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依据:①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理论性强,属于必修一较难的知道点。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学生到高三都不能准确把握。例如,北半球夏季时非洲西南端的气候特点和原因,学生总是搞不清楚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方向,而此时非洲西南端该受什么气压带或者是风带控制,从而无法得出气候的特点。
②根据学生的情况分析:授课对向是高一上学期的学生,缺乏基础知识的储备,理性认识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以及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有一定的难度。
四、说教法和教学手段:
⒈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过程。
合作-探究-活动法为主。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FLASH动画、侧视图、立体图等方式多角度突破本课时中的重难点。
2、依据:
①问题导学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指导他们一步步接进知识点的本质。
②合作、探究、活动法为主,学生探究和老师点拨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和学生个人探究相结合。由教师提出假设条件让学生去验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突破教学难点,也让学生初步掌握假设—推理—验证的地理科学方法。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达到学会方法、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情感提升的目的。
③本节课内容抽象理论性极强,针对高一学生的年龄特点,所以教学中运用动画演示这种生动、形象的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五、说学法
1 、学法:绘图法、问题解决法、图文转化法、讨论法等
2、依据:“教是为了不教”,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的懂,而且要使学生懂得学。
①问题解决法:根据教师设置的情境,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发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考、分析、探索、解决问题,达到启发创新思维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②要教给学生读图识记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以文解图,以图忆文,培养学生读图理解识记能力。
③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探究能力。
六、精彩片断:
三圈环流的形成第1课时
1、复习导入:
请一位中等水平的同学到黑板上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
然后老师提出假设:假设受热的部位是赤道,受冷的部位是极地,那么大家想象一下,全球的大气环流应该是怎么样的一种模式?
再请一位同学试着在一个半球图中绘制单圈环流示意图。
2、探究活动:
教师提示学生,赤道由于近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多,所以赤道附近大气总是做上升运动,在赤道高空形成高压,然后会分别向南北运动。
设问:如果我们把地转偏向力考虑进去,低纬度的环流该是什么样的?
请前后四位同学集体讨论一下,用四张画了箭头符号的白纸,以桌面为地面演示一下低纬度的大气环流应该是怎么样的?讨论结束之后,然后派出一个组的同学到讲台上来展示。
在同学讨论的过程中,要提醒同学们注意高空中的风应该是怎么样的,在30度高空会发生什么?
如果学生感觉困难很大,教师用动画展示低纬度高空大气的偏转过程,给他们解除困惑。
最近请两位同学拿着白纸到讲台给其他同学展示。
有了低纬度的成功之后,高中纬度的大气环流就迎刃而解了。不过60度的地方,为什么会有气流会抬升,是需要老师的点拨的。
注:本文获2014年四川省地理学会学术年会中学教师论文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