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交流

2014年度优秀论文:《有效整合四版教材,优化高中地理教学》

有效整合四版教材,优化高中地理教学
—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为例
周明发
(四川省彭州市第一中学 四川成都,611930)


摘 要:新课程改革,用“一标多本”代替了过去的“一纲一本”,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有四个版本,四版教材均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但又各具特色。如何有效整合四版教材,优化高中地理教学是每一位地理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认为“SOAR教材处理法”是比较有效的方法,S即Supplement(增补);O即Omit(删减);A即Adapt /Adjust(变通/调整);R即Replace(替换)。笔者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为例详细介绍了运用SOAR法的原则和SOAR法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整合教材;地理教学;SOAR法


新课程改革,用“一标多本”代替了过去的“一纲一本”,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有四个版本,即: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湘教版(湖南教育出版社)、中图版(中国地图出版社)和鲁教版(山东教育出版社),四版教材均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但又各具特色。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给每一位地理教师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因此,如何立足本校的教材,博取众家之长,优化自己的教学呢?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认为“SOAR教材处理法”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SOAR四个字母分别代表四种对待和利用教学资料的方式。S即Supplement(增补),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进行必要的补充;O即Omit(删减),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以对部分内容进行删减;A即Adapt /Adjust(变通/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调整;R即Replace(替换),用更新更好的材料替换部分内容。这四种方法是一个整体, 是统一在课程标准、学生认知实际、教师教学风格和教学效率四位一体之上的。通过SOAR,可以设计出更适合自己的学生和课堂的教学设计。下面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教学设计为例进行介绍。
一、运用SOAR法的原则
1.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 本轮课程改革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地理学科来讲,核心的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地理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必备的地理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地理知识与技能,既包括丰富多彩的陈述性、原理性的地理知识,又包括掌握观察观测技能、实验制作技能以及有关地理图表读、析、填、绘的技能;二是地理能力,包括地理学习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三是地理意识,包括空间意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等;四是地理情感,表现在学习兴趣、文化情操、审美情趣等。在整合四版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时,要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为核心,创设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在SOAR 教材前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部分内容的标准是“(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读如下:第一条“标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任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重要性,而不是要系统了解每一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所以“标准”的要求是“举例说明”。本条“标准”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举例的对象,但是综合来看,生物(尤其是植物)要素应成为举例的一个选择。因为,第一,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岩石、地貌、大气、水文等要素都已有相应的“标准”作了要求,生物要素却没有。第二,生物(尤其是植物)对于地理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各自然带也是以植被名称来命名的。第二条“标准”中的“举例”是要求以具体的某一个区域为例,通过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现状”和“变化”两方面的分析来体现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本节的两个课标要求都是“举例说明”,但没有具体要求掌握哪些地理要素和地理事例,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选取典型或者学生熟悉的事例进行案例教学,二是要“授人以渔”即引导学生掌握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和原理、规律进行案例分析、归纳结论的方法。
3.客观分析学情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成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也是教师 SOAR 教材的基本参照点, 因为, 所有SOAR的结果不是体现在方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而是体现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有利于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
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前,通过随机访谈、问卷调查等途径获得了以下的学情: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光合作用等知识,在前几章中,对大气循环、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也已经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上的铺垫;能力素养培养方面,高一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分析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但还缺乏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通过案例的分析来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意识还不够强,需要不断加强感性和理性认识,并通过这种认识激发其内心对自然和社会的强烈责任感。
二、SOAR法的实施
首先需要对比分析四版教材,然后立足于本校使用的教材(笔者所在地区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运用SOAR法整合。
1.实施前的准备—对比分析四版教材( 表1)
表1 四版教材的比较



四版教材都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安排在介绍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几个要素—大气、水、岩石、地貌之后,可见本节是对必修一前几章内容的总结和升华。同时,又是学习必修二、三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只有了解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才能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也才能在生产、生活中统筹兼顾地处理好人地关系。从宏观上看,本节内容不仅是必修一的总结,而且是整个人地关系的枢纽。虽然各版本对课程标准的体现有其共性方面,但不同版本所选择的地理要素、对整体性的阐述、活动设计、呈现方式等有所不同。
通过对课标、学情和教材的对比分析后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恰当的教学方法等。
2.实施中的方法
(1)S是Supplement的缩写,意为“增补”,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或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增添一些教材之外的内容。在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时,鲁教版只是一带而过,没有进行阐述;湘教版是以各要素与土壤的相互关系为例,需要许多知识上的铺垫;中图版以气候为例,可以放在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时一起学习;人教版以植物为例,比较符合课标的要求同时又贴近学生的知识基础,生物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可以从植物对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影响等方面来说明,并通过绘制生物循环的示意图等理解整体性的内涵。
为了方便学生理解生物循环过程中生物圈与各圈层的关系以及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笔者补充了光合作用的公式和鲁教版P68的知识窗—“地球上的碳循环”。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此公式,借助它可以很好的理解其中的重难点,但是不要过度的拓展,避免成了生物课,所以在增补内容时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增补的内容主要是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服务的。
(2)O是Omit的缩写, 意为“删减”, 就是把教材中偏难、重复或不切合实际的内容删除掉,通过删减部分内容, 以便高效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集中精力处理本节课中的重难点内容。笔者通过增补光合作用的公式和鲁教版P68的知识窗—“地球上的碳循环”不仅有助于理解生物循环和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同时也有助于理解平衡功能,于是删减了人教版P86的“活动—解释藏羚羊数量基本稳定的现象”。删除要从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出发, 而不能仅仅从高考的角度考虑。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四川省地理学会 蜀ICP备0500382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四段九号     邮政编码:610041
邮箱:huying@imd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