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交流

在实践中感悟,在行动中内化

——四川地方教材《生活·生命与安全》九年级第三单元“清洁能源开发与节能减排”教学探究

欧阳唯能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电话15828413163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完整的人的教育,通过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对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培养予以全面关注,并在教学中着眼于他们的未来发展。本文以四川省地方课程教材《生活·生命与安全》九年级第三单元“清洁能源开发与节能减排”的教学探究为例,通过行动研究,对如何更好的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增强对人类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地方课程;实践;感悟


一、课程背景

七至九年级“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是四川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著的一门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建立生命安全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和谐关系,增强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引导学生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技能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的素质和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的综合课程。

“清洁能源开发与节能减排”是九年级教材第三单元“关注能源”中的内容,其不仅是对国家课程七、八年级地理和高一地理的有效衔接和补充,是对地理学科资源教育的充实和完善,同时也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在开发利用常规能源和新能源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知识,帮助学生增强环境保护、开发利用新能源、节能减排等意识。

虽然在“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中,本课内容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临近中考前教学,但考虑到我校教学工作的统筹安排,故安排在八年级上期的地理课中进行教学。

二、本课教学的研究过程与反思

㈠第一次课:平静的接受

在上课前,通过分析教材发现:本课主要的内容即为课题所述分为清洁能源开发与节能减排两个部分,而且教材用了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在介绍清洁能源。考虑到学生在地理课上的知识储备和生活实际,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三点:一是让学生认识清洁能源,知道五种利用较广泛的清洁能源及开发利用方式;二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和我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三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确定了以下的设计思路: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帮助学生了解五种清洁能源,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学生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怎么在生活中采取节能减排措施。

从教学效果看,虽然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但整堂课感觉十分平淡——学生的确认真了解了清洁能源的相关知识,积极地参与了对生活中节能减排措施的讨论与总结,自信的表示了将在生活中力行节能减排措施。但他们是否真的对能源安全引起了重视?是否真的意识到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在反思课堂教学时,我沮丧的感觉到学生仅仅是平静的接受了教师的观点,节能减排的理念并未在学生心中掀起太大的波澜。

通过课后反思,我发现本节课的主要问题为:1、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落实;2、课堂过于平淡,缺少教与学的激情;3、忽略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4、学生对教材中的清洁能源相关知识了解甚少,生活中缺少相关体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的改进计划:1、减少关于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知识落实,只重点分析开发利用最广泛的太阳能利用情况;2、在教学设计中增加学生对节能减排的行为总结、制作宣传海报等活动环节;3、布置学生课前了解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的相关知识,并指导学生编排了一个生活中不注重节能的小品剧。

㈡第二次课:热闹的课堂

带着对上次课的反思,我在教学设计中进行了较大调整:减少关于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知识分析,以人类开发利用最广泛的太阳能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教师出示我国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后,让学生以小品剧的形式展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让学生观察、辨析一些习惯性行为的能源浪费,并以此为线索安排学生对学习、生活、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细节的讨论,总结出人们应该采取的节能减排措施,然后通过学生分组制作海报的形式将节能减排的理念进行宣传、展示。

果然,在第二次课的课堂上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课堂场景——学生活动丰富,课堂气氛热烈,尤其是学生表演的小品剧将气氛推向了高潮,而学生在热烈讨论后精心制作出来的海报更是精彩纷呈:有发人深省的漫画,有深情凝结的文字,还有令人振聋发聩的节能警示语……这些鲜活的学生作品将学生对节能环保的理解做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展示。

但当课后逐渐冷静下来再次审视教学目标时,我不禁扪心自问:透过热热闹闹的课堂气氛,学生真的认识到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吗?他们在课堂上的认识是一种认知性的吸纳还是已经作为一种实践准则贯彻到自身的行动中去了?在随后几天的观察和对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学生虽然认识到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节能方式,但并没有真正贯彻到自己的行动中去,课堂上说的是一套,课后做的是另一套。问题出在哪里呢?

经过反思,本节课的问题主要在于:1、过于注重课堂上学生的活跃程度,喧嚣的课堂上缺少深入学生心灵的思考;2、虽然注重了教学内容的逻辑联系,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四川省地理学会 蜀ICP备0500382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四段九号     邮政编码:610041
邮箱:huying@imd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