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交流

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津县华润高中 王锦凤

摘要: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本人认为除了要转变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摸索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并给予评价。

关键词: 新课改 理念 探究 评价

四川省是全国最后一批进入新课程改革的省份之一。2010-2011年我们参加了国家到地方新课程改革的系列培训,聆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教学案例。经过近一年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高一地理教学实践,我对新课程有了新的理解:

第一,教师的教育观念要发生转变。

转变一、教师不再仅仅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获取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的引导者,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活动中目的是学生学“什么”而不是我要教“什么”,所以课堂上教学目标要转换成学习目标。例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这一课时的学习目标是这样设计的: 1、记忆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区位的两层含义;2、说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根据教材43页归纳不同农业景观的主要区位因素,结合教材44页案例一简述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3、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观点。

转变二、教师要相信学生。我们校长经常说“相信学生是师德”,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例如《三圈环流》这节内容为了形象易懂,我让每个小组用地球仪、硬纸片、透明胶、水彩笔制作两个三圈环流模型,一个是地球不自转时的大气运动,另一个是地球在自转,但太阳直射赤道时的大气运动。通过这两个模型同学们理解了气流运动特点和气压带、风带的成因。由此可见,学生们利用自己的创造力体验了知识的生成过程。

第二,新课程理念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合作探究是现在公民的基本素养。每节课,我都要根据课标,设计几道探究题。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我设计了这么一组题:

读教材19页图1.23,在下表中填写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

























纬线





日期


北极点

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南极圈

南极点

夏至








冬至
&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四川省地理学会 蜀ICP备0500382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四段九号     邮政编码:610041
邮箱:huying@imd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