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交流

地理必修三的教学设想

眉山中学 夏王琼

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2013级作为首届课改年级已经正式进入高二年级。回首过去的这一年,在新课改的道路上我们憧憬过、迷茫过、探索过、收获过,尝试了高中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我们针对高二年级文科学生地理必修三的教学也正在迷茫和探索中。现结合我校实际,谈谈我对高二年级上学期地理必修三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对教材的认识

高中地理新课程包括三个必修模块,必修一是以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运动为核心,揭示基本的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必修二是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必修三是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体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从体上理解和把握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必修三则是在前两个模块基础之上使学生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学习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这一模块以区域为研究对向。

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了“区域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流域的综合开发问题”、“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及其产生的问题”等五个典型论题进行了剖析。由此可以看出地理必修三全书是典型的案例教学,将案例分析的方法运用于课程内容设计,从同类中选取隐念着本质性因素、基础性因素的内容作为案例,让学生透过案例窥一斑而见全豹,举一反三学习认识问题的思路,然后由个别的知识向类的知识迁移,进而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论。在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总是这样的表述方式:“以某区域为例,分析……,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教学实践时要借助教材精选的案例,帮助学生学会分析解剖案例。关注案例的分析过程和规律、方法的提取,通过同类案例来验证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分析的方法,以达列举一反三的目的。最终要能掌握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维方法,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安排及设想

我校文科的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地理的教与学过程中都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缺乏必要的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解题能力。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就会体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都很薄弱,而本学期主要教学任务是必修3的教学,而必修3教材中的案例都是涉及到具体的地理区域,如中国的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和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地区,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等。同时区域地理的知识是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重要落脚点,是新课程高考必然要涉及的内容,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载体,是高中生应用地理知识分析、阐述、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最好载体。高考题往往是以区域地理为背景,整合初高中地理内容,将学科主干知识通过区域地理的形式体现出来。

但是区域地埋知识主要是安排在初中学习,而目前初中不重视地理学科的现状导致学生区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而高二年级的必修三教材正是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的案例教学,这就使得高二学生就连分析和理解必修三教材中的具体案例都会感到很困难,更谈不上从整体上去把握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对于高二年级文科方向的学生来说,非常有必要在系统学习必修三之前补充基础的区域地理知识。下面我针对目前高二地理课时非常紧张的实际情况和我校学生的现状谈谈我们学校本期在高二地理教学上的大致安排:

1、 教学内容上的安排。

首先,补充地图基础知识。这一部分内容包括经纬网、比例尺、等高线的基础知识。地图是地理学科的重要语言,在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都应该重视地图并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而学生只有具备基础的地图知识并掌握基本的识图技能才谈得上能力的提升。

其次,补充基础的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

必修三教材是以区域为研究对象,以具体区域为案例来教学。而在具体的案例中,大多数属于中国的区域,如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山西省、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在学生掌握了具体区域的相关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思想,学习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从而达到必修三的教学目标。鉴于课时紧张,考虑重点补充中国自然地理知识,即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及中国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在教学中要着重强化这部分内容与必修三教材中的案例有关的区域。

最后,高中地理必修三的教学。

在必修3的教学中要结合相关的区域地理知识始终注意案例分析的过程和规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努力培养学生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维方法。

2、教学进度的安排。

第1-2周:地图基础知识。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并且学生刚开始高二地理的学习,地理思维习惯尚未养成,学生普遍感觉这部分内容难度大。所有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放慢教学进度,以便于学生能更顺利的完成高一到高二在地理学科学习上的过过渡。

第3-9周: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由于中国的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四川省地理学会 蜀ICP备0500382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四段九号     邮政编码:610041
邮箱:huying@imd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