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尝试
四川眉山映天学校 刘遂
指导教师 眉山一中王怀福
在我刚担任高中地理教学任务的时候,由于基础薄弱近零,很多专业名词都要从网上查询才能弄清,有时做了一些习题后心里没底,常常去请教眉山市地理教研员,眉山一中的王怀福老师。王老师从来没有直接告诉过我答案,每一次都是先问我“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 。最初我还不太适应,渐渐地握理解了王老师的做法,他其实是身体力行阐明了一个道理“不要用自己的思考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这对我的启发很大,怎样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接受老师的传授,这些问题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
在上到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末的时候,正值星期六,我做了一个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尝试。把这一章末的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那些条件”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教材对这个问题研究设置了七个问题,牵涉到七个不同的层面。由于我任教的班级每班只有六个小组,我把前六个问题布置给六个学习小组,把第七个问题留给我自己。每个小组设发言人一名,组员6~7人。要求每个组员都要积极思考本组问题,利用星期天外出的时候上网收集材料,返校后以书面形式交给发言人汇总,星期一在课堂上由发言人做专题汇报。
布置任务的时候我强调了两点:一是正确利用网络,不要仅仅停留在QQ聊天和打游戏的低级层次,要学会把网络作为探究学习的强力工具;二是为防止个别组员懈怠,要求发言人加强监督,凡是返校后没有向发言人提供学习结果的,要给予一定的惩罚。学生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普遍很兴奋,但推选发言人的时候确又狡猾地低下头,一言不发不当出头鸟。我灵机一动宣布“哪个同学头埋得最低就选哪个”。学生哈哈大笑,都把头抬得高高的。我更狡猾地接着宣布“哪个同学笑得最可爱就选谁”。刚才笑得最大声的同学顿时吃瘪。一番折腾后选出了六个发言人,我最狡猾地宣布了第三条要求“今后每一章末的问题研究发言人由每个小组的组员轮流担任”。
在星期一的课堂上,我先让每个组的发言人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把小组的学习成果板书在黑板上(节约课堂时间),上课时由每个发言人做专题汇报。每个小组收集的材料都非常详实,远远超越了教材。每个发言人的发言都很精彩,我在下面听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微笑,这些学生真的很不错,这种学习方式学生的适应能力完全可行。当然,大部分小组的资料收集得太多,以至于显得有些杂乱,甚至与本组问题完全无关,这反映出学生选择、分析、归纳的能力还有所欠缺。汇报完毕后我没有直接点评,而是询问发言人,你们小组收集资料的思路是什么(实际目的就是帮助他们审题)。点评的时候我注重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哪怕有错的小组也照样大力表扬。下课的时候颇有些意犹未尽的味道,学生普遍闪动的双眼透露出对下一次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充满了期待。
王怀福老师听了我这堂课,对我评价很高,让我下来自乐了好几天。9月16日的时候,王老师交给我一个任务,9月20日全市高中地理教研会放在映天学校开,让我上一堂反映新课改理念的公开课。没办法,我只有硬着头皮,把我上问题研究时的做法搬到公开课来用。
我将第二章第一课时“荒漠化的防治”分解为六个子课题交给各小组轮流到的发言人(没有刻意挑选):什么是荒漠化、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荒漠化效应与水-气-生的相互作用、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每个小组的发言人召集本组学员,讨论研究后继续分解任务,让每一个本组成员都有任务。计划用三节课来完成,两节网上学习课,一节多媒体课。网上学习课一节安排学生收集学习资料,一节安排学生制作课件,最后一堂多媒体课用于上公开课。我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只能起一个组织和指导学习方式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内容不能够有任何提示。这堂公开课只是我的一种尝试,上好上差都没关系,关键是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学习的能力。
计划安排得很好,但具体组织的时候还是让我手忙脚乱。先是微机室承担着全校的教学任务,要与其他科任老师和微机老师协调,把课错开,很是费了一番口舌。接着第一堂网上学习课,有的学生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陆QQ聊天,甚至有的已经开始在偷菜了。我事前的要求被学生当成了耳边风。我板着脸反复提醒,发言人先在桌面上建好本组课题文件夹,每个组员必须将收集到的资料发送给小组发言人,在本组任务没有完成之前,哪个学生就开始打游戏的话,立即驱逐出微机室,今后所有此类活动都拒绝他加入。然后来回走动巡视,过于兴奋的学生才终于冷静下来投入本组学习任务。在第二堂网上学习课时也遇到了难题,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可谓是海量,每个组的图片资料都是几十上百张,太多太丰富的信息让发言人无从下手;有的学习小组全组成员都不会做PPT,完全就是手足无措。我当即找来六个发言人点拨,一是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图片永远只是你举的一个例子,不能为了图片而做课件,而是你的课件需要哪些代表图片来做例子;二是不会做PPT也没关系,直接把图片粘贴在WORD文档上也可以,不在于课件做得好不好,而在于想告诉大家什么内容最重要。然后赶鸭子上架,随便他们折腾。
在9月20日下午第一节课的时候,丑媳妇终要见公婆了。事前我心里没底,不知道学生的学习能力怎么样,算了,相信他们吧。我简单介绍了两句开场白后,离开了讲台,径直走向观众席,把课堂交给学生不管了。当听到有的小组发言人磕磕巴巴的表述,我心里非常着急,真想冲到讲台上把他替下来;当听到有的发言人表述不够清晰的时候,我真想让他立即停下来我上台去纠正。但我终于还是忍了下来,不管好与坏,都是学生的收获,相信自己的学生能行。还好,大部分的发言都十分精彩,学生的表现征服了全场听课的老师,不时传来阵阵掌声。等学生完成发言后,我上台总结了几句,以鼓励、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主。如果每个小组都做点评的话,时间来不及了,所以我只能就一些共性的问题纠正一些对概念的理解,其他的问题下来以后再弥补。
这堂课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对这种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组织还需要更合理地规划,课堂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缺陷还需要弥补。但是不管怎么说,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上做出了勇敢的尝试,培养了学生独立面对问题,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小组成员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了发言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得远大于失。我为我的学生感到自豪,相信他们,相信他们能够创造奇迹。
王怀福老师点评:刘老师在“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和“荒漠化的防治”两节课中,将学习内容分成若干课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课前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相关资料,整合各成员收集的资料,将成果以幻灯片、文本等形式派代表进行交流,老师再作简单的总结。这种模式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活动来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等新课程理念。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关系,最后点评不够到位。刘老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示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