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中和中学 谭秀峰
摘 要:地理学科特有的学习内容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生观、可持续发展观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学习科学、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念等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地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设计,将地理教育与德育融为一体,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地理教学 德育 学生 教师
随着(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地理)教学中有机的渗透德育教育,将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是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现代(地理)教师教学素养的一种体现。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并担任班主任工作,对于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设,笔者有一管之见。
一、渗透环境教育
在班集体管理中,教室、寝室、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打扫和保洁是班级常规工作之一,而且需要坚持不懈。我国环境教育相对滞后,而中学地理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主渠道。在地理课堂中,精心设计、穿插环保知识,长期下来,许多学生会逐渐形成较强的环境意识,一些学生将会乐意参加环保公益事业。因此地理教师应在地理教学中加强环保宣传,提升环境教育。
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中有很多触动心灵的图片,如:“雨”中垂钓、阿拉斯加油轮泄漏、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系列污染、未经处理的垃圾、旅游活动中的环境污染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环境教育素材。同时要让学生明白环境恶化来源于千千万万的人做着不利于环境的事,保护环境要靠每个公民自觉地养成环保习惯。并随时随地强调和督促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拯救“家园”的事业就在学习生活的细节中,如:不乱扔杂物、随地吐痰,要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营造校园美好环境等。
结合环境教育,我班开展了一次名为“环境保护,从小事做起”的主题班会。在这次班会活动中,学生积极发言,大到国际环保条例、国家环保政策等,小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如:一颗电池就可污染一个人一生所需的饮用水;提倡公交优先,多坐公交,少开私家车;在学校、公共场所不乱扔垃圾等等。最后我给予了及时的表扬与鼓励,并将地理教材中的一些知识引入其中,给学生上了一堂有效而扎实的环境教育课。学生不仅从中学到了地理书本知识,更领悟到了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道理。这也为班集体的清洁卫生管理工作做出了贡献。
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中小学生守则》第一条讲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可以让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德育素材。如:中国区域地理中讲到我国陆上疆域广、海岸线漫长,国土辽阔、领海广阔,资源丰富、物产富饶,而且仅用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的人口吃饭穿衣等问题,更有震撼古今中外的大小工程建设……,这些都可以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当然也要让学生明白,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再加上对资源的利用与管理不合理,利用率低,由此甚至出现了资源危机。做到既让学生爱国,又让学生知国,培养他们的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坚定他们爱国、报国的信念。
三、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地理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在地理教学中,要教育学生辩证、全面的看待地理现象及事物,甚至是感悟人生哲理。
比如,有不少学生对待事情片面,处事不冷静,自大、浮躁。地理教师可以通过高一上册“地球的宇宙环境”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在浩瀚无际的宇宙空间中,人类只是沧海一粟,非常渺小,不要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又如,前面谈到的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劣势就需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要教育学生不要因优势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劣势而枉自菲薄,要学会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扭转乾坤,奋斗向上。再如,评价某地进行工农业生产条件、评价三峡工程建设的影响等等,都需要有辩证的眼光,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思考。
四、渗透资源观的教育
现代中学生当中,不乏家庭条件好的,随着温饱的解决,不少家庭都已实现小康生活。很多学生已经不记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的勤俭朴素、崇尚节俭,在生活和学习当中大肆浪费。
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资源忧患意识的教育需要常抓不懈,让学生认识到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均不足;大多数常规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并非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讲到非洲时更可以用一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图片、实例来触动学生心灵,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报告显示每年非洲和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有近200万儿童死于缺水,据统计,为了解决非洲人口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每年需要投资200亿美元;联合国粮农组织2001年统计数字表明,非洲对粮食的需求正以每年2.8%的速度增长,最近非洲国家缺粮的消息接连传来,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的报告预计,2009年非洲将有约500万人死于与饥饿有关的各种疾病,近2亿人长期营养不良,近年来,非洲缺粮情况不断恶化,超过二十八个国家闹饥荒,许多骨瘦如柴和肚子鼓胀的难民都挤进了难民营……,这些足以让学生明白粮食、淡水等资源的珍贵。地理教师应当将这些教学内容引申到学生的校园、家庭生活当中,让他们将以节俭为荣、以浪费为耻的意识植根于心中,并贯彻于校园生活当中,为班级管理服务。如:随手关灯,使用节能电器;节约水资源、水龙头及时关闭;不乱扔粉笔;不随意倒饭菜;节约用纸等等。
以前我班大多数学生都会将矿泉水瓶、废纸等随意丢弃,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针对这些现象,结合地理教材和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了节约资源方面的教育,现在学生能主动将矿泉水瓶、饮料瓶等塑料制品及用完的草稿纸等废纸进行分类收集,再一起卖到废品收购处,并将这部分钱捐助给班上的贫困学生,这样既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又奉献了爱心。
五、渗透关爱生命的教育
德育教育还应教育学生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生命是脆弱的,在地理教学中,应当利用一件件案例让学生看到生命的脆弱与可贵。以地震知识的教学为例,让学生观看录像:地震后的一片凄凉;失去亲人的伤心欲绝;为活下去在废墟中的坚持、坚持、再坚持……,这些都可以给学生视觉、听觉及情感上的巨大冲击。又如:地球的肺——森林,破坏严重,一旦热带雨林被毁掉,将至少有80%的植物和400万种物种随之消失。再如:由于工业等污染出现的八大公害事件致使生命的消失……这些残害生命的事件历历在目。通过一系列的地理案例教学,相信一定能够使学生从心灵上被触动,让他们能够关爱生命、善待生命,懂得对美好生命的珍重。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涉及的方面还有很多,如:责任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理想教育等等,在此无法一一例举。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机的将智育目标、能力目标、美育目标、德育目标等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使学生成人、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