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交流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实践

成都市中和中学( 610212 ) 胡玲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本文从理论上探索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提出了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具体化,将探究性学习充分引入课堂教学,对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推广,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实施 探究性学习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基础教育中的创新,对作为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是应该站在新世纪的高度,积极构建培养创新人才的新理念,努力探索地理教学的创新教育功能,不断拓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将探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高中新课标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我们中的不少教师都在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在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感受,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地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当前,在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确实存在着以下一些令人深思和反省的问题:

1 将创新教育误认为非考试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仅局限于活动课上,甚至认为,只要多上活动课,减少常规课就是创新教育。

2 课堂教学中,多数是“创新教育的形式,传统教育的实质”。“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听讲—理解—巩固—练习”。由于受课时、教材内容等因素的限制,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想”,教师给出的结论代替了学生的认识过程:课堂教学本质上局限于应试层面,“教学内容题目化,题目内容系列化,答案要点规范化”成了普遍推广的经验,尤其是在高三,大量习题训练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至于学生真正了解多少知识,思维品质、创新能力等是否得到提高变为次要。

3 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深入人心,旧的考试、分配制度使学生把升入大学作为奋斗目标,使应试教育有着广阔的生存空间,随着高校的扩招、分配制度的改革,升学的压力虽然变小,但就业竞争趋向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录用首先看的是品牌,其次是看能力,这就把升学的压力转到就业上来,使学校开展的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各种教学活动缺少必要的社会氛围。

以上对创新教育的认识,脱离了地理教育的本质,也不能充分体现地理教育的求知、应用、教育以及能力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功能,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扼杀了地理教学应有的勃勃生机。使创新教育停留在表面,脱离了课堂教学的主阵地。

日本学者认为,在一个变革的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科学技能,在培养这种技能方面,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比其它的教学方法更为有效。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探索性因素,积极实施探究性学习,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是时代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创新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次,探究性学习课程内容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通过教与学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探索性学习。

二、 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或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相关的案例或背景材料,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发现地理现象,探索地理规律,是以问题的发展,研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欲和主体意识。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适时地实施探究性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相应的条件,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就是把探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地落实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

1 突出目标,地理情景问题化。创新活动来源于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来源于对现有的知识不满足,新异情景的激发。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首先可通过实验现象、多媒体技术应用、语言描绘,向学生展示一幅幅生动有趣、熟悉而又陌生的地理现象和问题情景,然后针对这些地理现象和情景启发学生想象,使他们产生较强的求知欲,从而主动提出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整理归纳、揭示目标,也可编制成自学思考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教学的下一步——解决问题。“科学只能发端于问题”。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问题则需要有创造性想象力和勇气,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应注重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各种手段展示地理情景,要能启发学生思维,针对学生提出问题的时机要随着课型的不同而变化。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好奇、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和意识,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2 突出思维,知识形成过程化。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大都按“概念、原理、规律—练习—检测—反馈”的流程教学,教学中轻知识的形成过程而重结论。得到结论后就强化训练,学生按“听课—识记—练习—复习—备考”的流程学,处于一种被动应付过程,为此,教师要解放学生,注重展示科学思维过程。特别注重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原理、规律的形成过程,结论的得出过程,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教学中不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尽可能诱导学生去想象、探索、发现,将结论式教学转变为过程式教学。

3 突出方法,教学方式最优化。教学方法关系到教学效益的高低。教师一方面要敢于改革已经形成习惯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又要积极的进行教学新方法的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好的教师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真理的方法”。达尔文也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应通过创新实践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不仅要考虑到这节课学生将学到什么知识,还要考虑到学生将学到什么方法。例如,在讲述课时,学生领悟教师讲解知识的思路、分析问题的方法;在练习课时,学生了解答案的获得过程、解答问题的方法;在复习课时,学生将学会归纳、概括、总结知识的方法等。教师的教法应该成为学生学法的范例。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过程,变“学会”为“会学”,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和手段。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我们相信,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推广,必将给我们的教育改革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四川省地理学会 蜀ICP备0500382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四段九号     邮政编码:610041
邮箱:huying@imd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