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中和中学 郭 凤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人说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我认为教学质量还关系教师尊严,更重要的是关乎学生前途。作为教师,都知道教学质量何等重要!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个老师都想探讨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呢?
【关键词】地理教学 兴趣培养 学生 教师
面对刚进校的高一孩子们,我看到了他们面对十几个科目的疲惫、初升高后的放松,却完全看不到他们学习的主动和快乐。而对于“地理”这门在高中被孩子们看作“副科”的学科,该何去何从呢?
记得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抓紧时间在高一实施兴趣教学,将成为一个最好的途径。
从高一教材分析,地理学涉及的范围广,知识量大、规律复杂。反映到高中地理教学上,从内容来分,高一必修课上册主要是学习自然地理,带有理科规律性强的特点,教学中涉及到许多数学物理知识。必修下册以及后面的选修上下册属于人文、经济地理,这部分又带有文科特色,和政治、历史等结合紧密。
在整个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中,自然地理是基础,为后面学习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做准备。第一章涉及很多数学,特别是立体几何(比如北极星的地平高度角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的证明,不同纬度处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等),物理方面的知识(如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开普勒面积速度定律、太阳黑体辐射能量计算,太阳辐射常数及寿命估算等),化学方面的知识(如太阳内部的核聚变方程式以及质量的亏损运算,臭氧吸收紫外线的化学反应等),并且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地球在轨道上运动时太阳光线直射点的位置, 晨昏线的位置, 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差别, 极昼极夜的范围, 地方时和经度的换算关系等),以及读图分析能力(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统计相关分析,八大行星物理性质的对比分析等),所以成为全册书内容最繁琐,也是最难的章节。但这一章又是后面整个高一地理学习的一个知识基础,所以至关重要。
根据以上分析可见,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度、广度明显加深加宽,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 。
可见,高一学生不仅要面对比初中更难学的教材,还要调整自己的各种不适的心态。学习很被动,要他们爱学,乐学就很困难了。皮亚克说“一切与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的。” 所谓兴趣,就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情绪倾向。通过各种方法来引导能够迅速引起学生注意,促使大脑皮层兴奋中心的形成,激励学习动机。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中学时兴趣形成的关键时期,要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量,使学生学好地理,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巧设引入,诱发兴趣
引言,顾名思义即是一节课的导语,它虽不是课的正文,但却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处理得好,即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不可忽视。如在讲授第三章第四节“海水运动”一课时,我先简单地讲了一个小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海军为了防止德国军舰进入地中海,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布下水雷阵,同时派出强大的舰队,日夜巡逻防守,真可谓固若金汤。哪知道德军潜水艇经常,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地中海,给英军以突然袭击。然后又逃过水雷阵,逃出地中海。
怎么会这样呢,难道德军的潜水艇会飞,还是会变戏法?按理说,他一开发动机就会被英军的水雷阵消灭掉啊,再说了,如果他没开发动机,那他是如何在地中海自由进入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揭开这个奥秘。经过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就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之中,教学效果良好。
二、巧妙提问,激发兴趣
课堂问题的设计是一门艺术,课堂上有效的问题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问题的设计,尤其是要具有激发性。心理学告诉我们,增强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对于引起无意注意具有重要意义,如在讲授第二章第三节“大气运动”一课时,在将 “热力环流”前,我就先提了个问:“假如你是一名导演,现在要拍摄女主角面向大海,海风吹拂面部,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人翁的快乐心情,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来拍摄该情景呢?”学生顿时产生了一种迫不及待知道答案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十分强烈的学习兴趣。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置悬念,培养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巧用动画,启迪兴趣
前面提到了高一上册第一章,涉及到很多宇宙知识,还有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得让学生领会一个“动”字:会动的太阳直射点,会动的晨昏圈,同一地点会变动的昼夜长短,同一地点会变动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变动的极昼极夜范围……还有,在第三单元讲到褶皱、断层的形成,背斜、向斜在初期和外力侵蚀后的地貌……如果这些变化的,运动的情景仅在平面的黑板上讲解,学生接受起来会觉得很吃力。即使说暂时听懂了,也很难想象出一些空间的动态,对一些规律也就只有死记硬背。也让刚上高一的同学们产生一种地理难学的情绪。如果可以将这些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适时的放给同学们观看,通过直观的,连贯的动画,给同学们,更深刻的认识。让同学们感受地理的神奇,地理的奥秘,启发他们无穷的兴趣。
四、巧借活动,培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在相应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又培养了学生兴趣和能力。我们成立了地理兴趣小组,带着同学们测量学校所在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参观5.12地震遗址探讨地震的防止,采集不同类型的岩石标本,每月开展一次地理知识问答比赛,使活动有机的与课本知识相结合,通过开展这一活动,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并在实际的启发下,学生主动到学校图书馆阅读用是重要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大家收集到了很多课本外的信息,通过班会课,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形成了多篇文章。无疑,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学的兴趣,提高了地理教学的质量。
五、学以致用,增加兴趣
如果学生们认为所学知识除了应付考试,在生活中也十分有用的话,相信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会很高的。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灌输“我们学的是有用的地理,学的是生活中的地理”,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第二单元大气,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夏天晒被子除了除潮,还利用了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我们可以列举一些劳动人民在生活中总结的,如“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十雾九晴”“交通灯为什么要用红灯指示停车呢?”等,让学生试着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让他们觉得,这些生活中的点滴都与地理分不开,所以学好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增强同学们的求知欲。
六、成功鼓励,保持兴趣
学生是有情感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加活跃。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学习中学生一旦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就会对所学内容,哪怕是最艰难的东西,产生极强的求知欲,形成向着目标、竭力奋斗的信心与兴趣。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