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交流

地理现代媒体与传统教具教学的整合

陈小玲

四川省彭州中学地理组 邮编:611930

摘要:在现代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的大背景下,是否就可以忽视作为重要课程资源之一的传统教具教学呢?两者孰优孰劣?应该怎样达成有机整合? 本文将在课程资源的大视野下, 对地理现代媒体与地理传统教具之间的有机整合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理现代媒体 传统教具 整合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那么在现代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的大背景下,是否就可以忽视作为重要课程资源之一的传统教具教学呢?两者孰优孰劣?应该怎样达成有机整合? 本文将在课程资源的大视野下, 对地理现代媒体与地理传统教具之间的有机整合进行探讨。

1中学地理教学需要引进信息技术

1.1地理学科特色需要信息技术来支持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单就地图而言就包含了静态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等多种,一般地图需要教师根据图例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景观图需要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示意图最好是动态显示……这些在教室难以做到或难以做得尽善尽美的内容,利用计算机则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计算机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宏观和微观的限制,可以无限延伸学生的多种感官和思维,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动画将地理教学所涉及到的地理事物、形象、过程、分布、联系等直接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且身临其境,形象、直观地感知和认识地理事物,从而掌握地理知识。这是传统的挂图、投影等电教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同别的学科相比较,地理学科更适合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如在讲解海陆变迁一节时,我利用FLASH做了动画课件,让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海陆的变迁过程,比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要好几倍,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加强了学习效果,在充满愉悦、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师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状态,此时,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答,进入一种全新的思维境界,从而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如火山爆发和地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火山和地震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知道预防的措施,就让学生利用网络来获取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网络查询了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这样学生不仅能看到火山和地震发生的真实过程,而且还能知道火山和地震给人们带来的最大危害程度,并能掌握一些预防措施。

1.2多媒体教学适应了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需要

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类型包括听觉式/语言型、视觉式/文字型、运动式/实际操作型和组合型。传统教学形式下,听、视觉型学生的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往往成为优秀生,而运动型学生却常常被视为学习的“低能儿”、“后进生”。试想,一只听觉敏锐到可以清晰听到20公里以外的声音的狐狸,能够因为他不能飞翔而被称为智力残障吗?在具体教育管理中我们常发现:许多“后进生”都擅长一项或两项与文化知识无关的运动技能;许多学校“后进生”进入技术学校学习后能成为技术尖兵……这说明他们不是智商差,而是我们的教育没有提供给他们适当的学习方式。计算机辅助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将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视、听觉器官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使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如在讲授“长江水系为什么容易发生水灾”时,课件展示长江地区所处的干湿状况、支流、植被保护等方面问题,让学生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等。站在学生的角度,利用课件精心设计和设置疑难问题,以便学生模仿学习和教会学生学问的技巧和方法。地理是一门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学科,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教学中利用网络链接,让学生能了解国内外的时政热点焦点问题,如台湾问题、西部开发、WTO等激发学生学问的欲望,引发他们提出问题的好奇心和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联想习惯,发散机智,采用一话多说、一图多问、一题多变、一问多答等办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讲述《气温和降水》一章节时,教师出示课件《世界年平均气温分部图》后,学生仔细观察,可发现哪些问题?(1、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等;2、气温低纬度;3、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更为平直;4、同纬度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样等)。第二,经常启发和培养学生从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发展思维能力。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和思维境界,在地理知识传授中,将相关内容联想起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由同求果,或由果溯源。开拓新知识,发掘学生潜能,激发创造性思维。

1.3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高效获取信息和高效保存信息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经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的,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感觉器官。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他还作了关于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证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例如我在讲中国地理—《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时,在课件制作上关键是把民族、山脉、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等主要的知识点,利用热链接把相关的动画和图片都融合在了一起,并上传到学校网络教室。在地理教学时,让学生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有所选择的学习主要内容。这样教师与学生都成了学习者,学生把教师当成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对教师的恐惧心理消失了,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他们不仅与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同时也可以同教师探讨问题,形成了多方面交流的交互式学习氛围。其他教师和学生,也能在任何时候打开学校教室网络对这一节内容进行观摩和学习。

1.4地理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现状

尽管现代教学媒体有以上诸多优点,但通过对现代教学手段使用状况的调查发现,多数教师使用过计算机,但只有9%的教师能熟练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制作较高水准的课件;有2/3的教师只是偶尔使用;而有1 /5的教师从未用过。使用过计算机的教师只是制作简单的文本和展示一些画面,在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方面仍较欠缺。”这种现象在广大农村尤其普遍,这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很多地方还没有真正走向地理课堂,有待于进一步普及。

2地理教学中传统教具依然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新课改的实施,电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地理教学增添了活力。尤其是地理多媒体的使用能把抽象地理知识变得形象,易于学生的掌握。但同时也看到一些教师把握不好教育技术与教学之间的关系。认为离开了电脑课件的“包装”就不是“新”课,不是“好”课,体现不出新课改理念,尤其是公开课。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传统教具就羞于见人,被束之高阁。在“满堂灌”向“满堂看”的过程中,学生记录、思维的速度有时根本赶不上教师击鼠标的速度,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只能是走马观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四川省地理学会 蜀ICP备0500382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四段九号     邮政编码:610041
邮箱:huying@imd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