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交流

高三地理复习策略简析

如何高效有序地提高地理下阶段的复习,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研究考试说明,把握高考脉搏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教师在复习时,首先应吃透《考试说明》,分析其在能力要求与考试内容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与教材内容上的差别,在复习时进行合理增减。按照说明规定的知识要点和细则,章节复习和整理教材知识,增加复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减少复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注重双基,重组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率
根据近几年来高考命题走向看,越来越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高考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常常要考查知识的迁移,转化,重组,归纳。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多种联系线索。有了知识间的联系线索,就要打破教材中的章节界限,使知识的综合成为可能。例如:原理与事实的综合,是用原理说明事实,用事实印证原理的过程;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是把陈述性知识经过加工变成程序性知识的过程;文字与图像的综合,是用文字说明图像,用图像反映文字内容的图文转换的过程;此外还有空间与时间的综合;自然与人文的综合等等。学科内的综合是复习备考的主要方面。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做到联系综合,融会贯通。
(一)根据地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重新整合地理知识
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进行的专题复习,从本质上讲是将所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复习。因此,专题复习不应再追求知识结构的先后顺序或学生认知能力的逻辑要求,应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这一线索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在复习策略上,忌简单的机械重复和平面化的专题复习。
对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可打破章节限制,通过组合,形成知识主线,例如:结合时间变化,对具有季节性和发展变化的地理现象进行重组:地球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季节位移——季节变化——大气运动——洋流运动——不同气候类型的季节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生产活动
(二)根据三类知识在结构上的差异,制订合理的复习策略
1、自然地理,应讲透原理和规律,形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宜讲清地理概念,讲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题例和变式图,或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原理的运用能力。
2、人文地理,应结合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因此在复习方法与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即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的区位因素等),剖析典型案例,理清知识线索,并用于其他案例的分析。例如在学过了鲁尔区后,不难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科技水平高、技术精良的新兴产业;防治污染,美化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改善交通,完善交通网等等。
3、区域地理,应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复习某个区域时,可按如下思路展开:先确定其位置(包括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及地形特点,在此基础上推测气候的特点和分布,进一步分析其他自然地理特点和经济地理特征(河流、自然带、工农业生产、人口城市分布等内容)。同时还应进行跨区域比较(就某一要素比较或综合比较),如中亚的干旱与西亚、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等地干旱的成因、特点比较分析等。这样,不仅能形成全球空间概念,还对地理学区域差异有更深刻的认识,使思路更为开阔。
三.加强地图技能,强化对各类地理图表的判读及分析处理能力
地理高考试题的设计,大多要用各种形式的图表,文字,数据表现地理事实,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考试中试卷形式多为“提供资料,设置情景,考查能力”,其中的资料就常有图像图表,要求判断,绘制,观察,计算,分析,评价等。这就要求在复习中要在读图,识图,分析归纳,综合评价及通用基本知识解决地理问题上多下功夫。所以学生空间间概念的形成是最基本也是最关健的。例如:2003年春季高考试卷看,对于综合多项内容集中于一幅区域局部图中,对这类地图应:先根据经纬网确定范围位置,再根据轮廓界限(国界,省界,海陆界线等)确定地区名称,然后从等高线辩识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山脉走向,从河流流向,湖泊分布等分析其他特征。
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地理部分出现较多的图形类型有:日照图、模式图、等值线图、地理数据统计图(表)和区域地图等。虽然种类繁多,变化各异,其本质都是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复习时应注意对图进行分类整理,抓住其共性,总结读图规律。平时复习中,首先要认真地读好书及配套图册中的每幅图表,弄清图表的基本构成要素及绘制方法,图表所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特征是什么,以及此类图表还可以表现哪些其他的地理要素以及此类图表的一些变式。
在复习时应注意运用图导法建立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结构,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选择题进行迁移突破,化难为易;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
例如:区域地图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世界地理中可选取十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W、120°E),中国地理中抓住领土四至及北回归线、30°N和40°N纬线和90°E、100°E、110°E、120°E所组成的经纬网格,记住世界各大洲、主要国家和重点地区、我国三大区域和主要地形区、重点区域和主要城市等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地图上的位置、分布(即经纬度范围)
再如:等值线图,包括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震线图、等太阳辐射量线图。这类图常考查数值计算,形状或走向描述及成因分析,图形绘制能力等。我们在复习中可以从怎样绘制等值线着手,搞清图形的来龙去脉,分清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掌握图形所要表征的地理事物的特征,再联系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阐述解题。如最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我们必须在图廊范围内,分清该图的比例尺,明确图中范围的大小,由等高线的稀密、弯曲方向确定坡度的陡缓、坡面的类型,再根据图中其他信息进行分析解题。
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社会热点问题
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试题的主旋律”(张亚南/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很多题目是以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的。有大量广泛联系国内外热点,焦点素材,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中国,世界经济,科技,社会问题,以及科技前沿的信息,突出考查运用知识分析,评价,论证新问题的综合学习能力。在复习中应把重点、热点、焦点问题当作专题式“问题化”处理,弄清这些问题发生的地点及背景,注意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主干知识的密切结合,把握其因果缘由及其影响,使热点问题重点化。复习中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强化训练,模似实战
考前必要的综合训练是为了通过数量有限的特殊训练,提高知识技能、答题技巧和综合能力。练习内容应该具有鲜明的选择性,应根据不同时期的学习内容选择那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综合能力方面的内容,选择那些易错而又确属重点的知识考点.地理学科的训练尤其强调地理图形读、填、绘、记,要学会把地理科学的基本现象、规律、原理落实到图形上。但在练习了一定的习题量后,要对过去的错题进行过关,做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在做练习时切忌仅仅满足于知识答案,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融汇贯通。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四川省地理学会 蜀ICP备0500382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四段九号     邮政编码:610041
邮箱:huying@imd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