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交流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探究学习

一、学生最好的探究状态就是进入“琢磨”状态。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是这三个词的核心,因为学生是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自主”,在探究过程中实现“合作”。学习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接受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研究性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中都包含“探究”。
二、“问题”是学生进入琢磨状态的导火索和发动机。
学生的探究过程是“发现问题——尝试错误——体验成功——趋紧目标”的过程。探究过程的导火索和发动机。只有当学生自己内心确认问题之后,学生的探究行为才真正开始。
三、怎样确定自然地理教学中的探究问题?
1.概括地说,教师设计探究教学的过程就是:
从社会实践中萃取案例、萃取活动、萃取问题。
让知识的获得是方法运用的结果。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琢磨状态。
搭建学生和课程标准之间的桥梁。
2.什么样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能引起学生探究动机的案例或问题常常有以下特点:
1) 矛盾性:问题的本质是矛盾。包含矛盾的案例和问题,容易引起人的探究兴趣。
2) 近体性:问题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环境,学生感到问题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用,学生就容易产生探究动机。
3) 实践性: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的问题容易使学生产生探究动机。
4) 信息不饱和性:对于学生来说“似知似不知”、“似懂似不懂”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动机。相反,学生完全不知道或完全知道的内容,学生往往缺少探究兴趣。
3.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探究。
太阳高度角大家往往组织探究,但大气三圈环流往往采用讲述法,为什么?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探究。
问题至少要具有下列三个条件,才能成为探究问题。
1) 要有相关基础知识。
2) 要有相关的经验支持。例如大气三圈环流空间尺度太大,难以进行模型模拟再现,因此大家常常采用讲授法。而太阳高度角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便于观测,因此常常作为探究问题。
3) 要这些内容要能组织在一个教学情境下,即能组织一个教学空间包容这些内容。
4.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
第一个层面:一节好课最基本的标准是“达成课标标准所规定的目标”。
第二个层面:一节好课一要“有诚”,就是老师要真心实意地对待学生,真心实意地和学生交流对话;二要“有层”,即教学有层次,不要让人一览无余;三要“有魂”,我们常常听一节课后总觉得不过瘾,问题和素材零散无力,这往往是因为这节课缺少灵魂;四要“有亮点”,一节没有亮点的课很难说是一节好课,好课总有至少一个亮点让人久久不能忘记。
第三个层面:一节好课最重要的特征是“学生处在琢磨状态”。
5.教师常用的设计探究问题的方法。
一个好问题是研究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时,最大的苦恼是找不到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问题。
我们通过具体实例来说明涉及探究问题的常见方法。
(1)从身边地理环境中寻找问题。
例如《石景山区热岛调查》是王能智老师带领北京市石景山区八所学校开展的一次研究性学习,师生们利用寒假,在石景山区布了50多个观测点测量气温和风速,之后学生们绘制石景山区热岛分布图,进而调查热岛成因,研究治理热岛的办法。
再如,部涛老师带领学生做的《校园降尘分布调查》。北京市京源学校紧邻五环路,五环路对京源学校的降尘影响有多大?学生们在一种特殊的载玻片(血细胞计数器)上涂抹凡士林油,在校园里选点,放置载玻片,然后利用“五点计数法”判断各观察点降尘状况,绘制《京源学校校园降尘分布图》,并分析产生降尘的原因及对策。
(2)根据实际地理工作者的工作思路,设计探究问题。
例如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了探究活动——《找矿》。这次活动就是模拟地质工作者的工作方法,设计探究问题。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个用橡皮泥制作的地质模型,模型上蒙着一层白纸。地质研究是黑箱问题,我们只能把黑箱逐步变灰,但无法把黑箱打开。学生模仿地质工作者,用剪刀在白纸上剪出一条线,仿佛是在地表挖探槽。每组学生只有5根吸管,学生可以根据判断,用吸管模拟打钻,寻找矿藏。
(3)从科学史中挖掘探究问题。
老师在《我看地球,我看星空》中,让学生想象在人类没有交通工具时,古人眼中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平原、山区、海边,不同生活环境的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相同吗?(学生们画不同地区的古人眼中的地球的样子。)
托勒密提出地心说,托勒密在地心说中怎样解释金星的运动?你能画出来吗?
托勒密伟大吗?伟大。在一千八百年前,他不用上帝解释宇宙,试图用科学的方法揭示宇宙规律,虽然他没有到达真理,但他毕竟带领人类迈出了远离谬误的一步。他的理论也能够解释很多天文想象,因此,他的地心说在天文学上统治了1500年。托勒密聪明吗?聪明。什么样的人聪明?比古人聪明的人,不算聪明。比同时代的人聪明才算聪明。比后代人聪明的人就更聪明了。
我们都是站在地球上看宇宙,但是,有一个人和我们不同,它能站在太阳上看宇宙。他是谁呢?——哥白尼。
哥白尼的日心说怎样解释我们观测到的金星忽快忽慢的运动现象?你能画出来吗?……
哥白尼伟大吗?哥白尼的日心说有错吗?
(4)把历史文献资料转化成问题。
老师把“楼兰消失之谜”作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的探究问题。
师:你听说过楼兰吗?在哪听说过?
生:历史课本里介绍过。
生:电视里演过楼兰美女。
师:考古学家在楼兰发现了一具干尸,人们通过推理想象把它恢复成楼兰美女。
生:我从古诗里知道的。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说明唐朝时楼兰是个军事重镇。
师:这有个疑虑,唐朝时楼兰是什么样子?一会儿随着你们探究的深入,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会出现了。我们暂且留着它。
师:我们来看卫星照片(通过google earth展示)。楼兰在今天的哪里?
生: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东部。
师:这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如何?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四川省地理学会 蜀ICP备0500382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四段九号     邮政编码:610041
邮箱:huying@imd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