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展辩论教学的必要性。
1.开展辩论教学有助于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由于历史原因,传统教学长期着眼于应试升学,形成了一种轻听说能力培养的教风与学风。结果学生的口才大多不佳,走上社会后社交能力低下。辩论教学以听说促读写。出于辩论双方的观点都要以确凿的事实、材料为依据,方能站稳脚跟,因此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大量的读物,并从中提取信息,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为我所用。阐明自己的观点时,必须思路清楚、严密。而要具备以上素质,必须要求学生见多识广,知识丰富,思路拓宽。至于在辩论过程中,更要求学生把听说读写几方面能力综合起来。可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因而就能“笔有千钧任歙张”。辩论又成了检测学生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综合手段。在学习“全球变暖”这一知识时,学生质疑了“全球变暖对中国农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一辩论。课本只讲了有利方面的温度带北移,不利方面的蒸发、病虫害增加等,而通过辩论,我们却扩展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光合作用问题,积温的问题,温度带北移的具体数据,三熟两熟带北移的界线,山地温度带上移的数据,农业生产成本的问题,科技问题等等,对问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明显加大。
2.开展辩论教学,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的作用。
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把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被动地位,不能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教师授课多以“注入式”教学方式,为创造性思维开拓了广阔的活动空间。教师引导着学生进行听说读写一系列实践活动,由于辩论教学强化了意见的分歧,使学生的思维呈发散型,围绕着讨论的问题,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从不同侧面、角度深入思考,各抒己见,探新求异,进行创造性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中国的人口这一知识点时,学生质疑:人多好还是人少好?教师抓住这一问题,要求学生课后收集中国人口的资料。课堂中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
正反双方都找到许多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且正方辩论也反驳了上节课有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现在的战争主要是人才和科技的较量,而不是单纯的从数量上的较量”,同时也举例说明了城市中人口多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反方也举例谈到了他们父母有好多亲戚,我们或下一代可能少了,也谈到了以后可能显得孤独。当时,我只觉得学生实在说得太好了,他们不仅动手查找资料,而且也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并阐述自己的见解,从而得出结论。在最后,我做了简单的点评,并对优秀辩手提出表扬。同时也对本课难点做了一个归纳:人多人少都有利弊,关键是使学生明确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而针对我国的国情而言,应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虽然学生的辩论不象电视大赛那样精彩和专业,但学生的表现相当不错,通过这节辩论课后,也使学生真正理解了我国为什么要提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一基本国策。并使他们认识到人多和人少并不是单纯从数量上来说,而更应该从一个国家的国情来看,懂得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这比教师自己通过简单的提问和给出资料得出结论效果要好得多。
二、开展辩论教学的三点尝试。
开展辩论教学一致单项式交流而成双向式,多向式交流。这样,教学情境势必倍加和谐亲切,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同时也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教与学相互促进,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但课堂辩论也易出现众说纷纭,难以收场的局面,那么如何行之有效、切合实际地展开辩论教学,使它成为深化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并为素质教育服务呢?我曾作了些粗浅的尝试:
首先,应循序渐进。以课外思考题的形式布置学生准备辩词,然后把话题引进课堂。这样不仅节约时间,避免冷场,而且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锻炼了分析能力。一般说把带有分析综合性的话题放在总结课文这堂课上进行,以辩论形式分析,最后由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比较合适。
例如,在北京市郊区的杨镇有一片面积近20公顷的湿地。一家开发商看中该地区,准备在此开发建设“京东大芦荡休闲旅游度假村”。该消息传出后,当地村民十分高兴,积极配合开发商的征地工作,希望将来能到度假村工作。但是,环保志愿者得知该消息后,却纷纷为这片湿地的命运担忧。环保志愿者多次赴现场进行考察,四处奔走,先后在多家媒体发表文章,呼吁政府采取行动保护这片湿地。当地政府是采纳环保志愿者的建议还是采纳开发商的建议?
呈现案例后,教师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进行思考:在这一事件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事件中不同的角色所持观点各不相同,所采取的行动亦各不相同。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持那样的观点,采取那样的行动,又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冲突呢?然后由各组选出代表进行辩论。
其次,巧设辩题。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广有争论的问题,都是设疑、质疑的重点,确定辩题的内容。比如在第六单元城市化的学习中,针对我国目前大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流动人口难以管理的状况,有关部门提出“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但同时也有人提出,跟国际上的一些大都市相比,我国的城市规模还不够大,应当大力发展大城市,可以就这两种观点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型辩论会,可以使学生在这种活动中更深的理解城市化的道路。
第三,适当点评。在进行课堂辩论时,教师要很好地发挥主导作用,适当表扬学生的优点,指出学生的不足,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鼓励所有学生参加,并对优胜学生予以奖励。
三、开展课堂辩论的注意事项
(一)确定适当的辩论课题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收集、归纳、概括和表达的教材内容,以便充分开拓学生的知识仓库,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但这种课堂辩论不适合于经常应用,许多课题是无法在这种形式中施展的。
以下辩题可供参考:
1、人口数量比人口质量更直接影响环境。/人口质量比人口数量更直接影响环境。
2、人口迁移利大于弊/人口迁移弊大于利
3、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4、支持大气温室效应增强的观点。/反对大气温室效应增强的观点。
5、我国应大力发展大城市推动城市化进程。/我国应严格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小城市来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6、“住在北方好,还是住在南方好”。
7、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环境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8、大量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有利或不利。
9、全球变暧对中国农业是有利还是不利。
10、我国应“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小城市”还是应该“大力发展大城市规模,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
(二)安排好课堂辩论程序
可根据辩论题材,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确定各组的主辩题,一般不确定应辩手,采用自由答辩的形式,并提前一周告之题目,要求学生充分准备辩论材料。
(三)有序地进行课堂辩论
通过学生间的否定之否定,掌握本节知识。
(四)总结本节重难点,适当点评
在进行课堂辩论时,教师要很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及时了解和掌握并改正学生在辩论进程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