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课导入设计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第一环节,而且导入不仅只在于一节课的开始,在每个知识点的讲授之间,知识点间的过渡和新知识的导入也同样重要。时代不停进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颁布,势必要求对传统的教学导入方法作出改进和创新。本文试分析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而对新时期出现的导入方法作出归纳。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新法
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新课导入”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导入设计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第一环节,它犹如百米赛跑中的起跑。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如果由于教师采用恰到好处、引人入胜的导入方法,从课的一开始,学生就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较好的方法手段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探究,那么正如俗话所说的那样: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习了地理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能力,提高了精神品格。同时,导入不仅只在于一节课的开始,在每个知识点的讲授之间,知识点间的过渡和新知识的导入也同样重要。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导入不仅针对课时的开始时候,而且包括了授课过程中的过渡与承接。
传统教学中常见的导入法有:故事法,通过讲述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传说来导入。质疑法,教师提出耐人寻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悬念,促使他们动脑筋,认真思考,从而导入新课。地图图象图表法,利用各种地图、彩图、表格来导入新课。引述法,是教师或学生把有关材料(有关地理内容的诗词、散文、解说词等)在一上课时,直接引用或讲述或朗诵。复习法,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
传统的导入方法至今仍发挥着十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提出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鼓励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要“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要“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并且,新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以及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总之,新标准更加注重初中地理教学要从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等方面。同时,科技的进步使我们的教学手段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一些发达地区的中学更加提倡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此,初中的地理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导入方法,常见的有:
1、调查展示法
调查法是让学生完成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调查,在课上展示分析。调查要简单,容易操作,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学生通过完成调查,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又能锻炼他的调查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让他感觉到知识是自己研究调查得来的,在课上犹如学者般展示自己调查思考的结果,而不是单纯地作为接受者来听课,十分吸引。例如在讲授《中国的工业发展》一节时,让学生完成两个调查:一是调查蜡烛、火柴、钉子、自行车等工业品的旧时名称,以及这些名称得来的原因,思考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二是调查自己家里的电器是国产的多还是进口的多,二十年前人们更愿意买国产的还是进口的,为什么?两个调查都很容易完成,不会加重学生负担。一上课,学生争相回答各种工业品的旧称,很自然地得出旧中国工业十分落后,新中国工业成就巨大的结论。调查一般要求在课前进行,上课时直接展示资料。但考虑到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我们不宜过多地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可以把调查在课上进行。同时,初中学生的实际调查能力毕竟处在刚刚发展的阶段,而且在学期中的学习任务较重,因此宜安排简单的家庭调查,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简单询问家人即可获得资料。复杂的社会调查可以考虑作为课外兴趣小组或假期的活动进行。
2、事例分析法
事例分析法是提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事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的导入方法。这种方法与传统的质疑法同样是教师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思考。所不同的是,事例法不是简单的问答,而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用已学知识去分析具体的现实事例,得出结论,获得新的知识。事例由生活而来,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容易激发兴趣,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师生、学生间质疑反驳,能有效地提高其思维与表达能力。例如在讲授《中国的商业》一课时,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把下列商业活动地点排序:学校小卖部 ----菜市场----天河城----北京路,并说明理由。地点是每个学生都非常熟悉的,通过生活经验,彼此补充可以得出正确结果,并初步了解影响商业中心的可能因素。随后,让学生讨论分析天河城与附中本部对面的天河购物中心哪个规模大,顾客多,生意兴隆,并说明原因。答案很明确,天河城较大。但原因是什么,各人有不同观点,在相互争论中,老师穿插点拨,最后形成共识,从而很好地掌握了“大型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这一本来枯燥无味的知识点。当然,运用事例分析法,一方面要选择学生熟悉的事例,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热烈讨论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引导,既不能代替学生说出答案,也不能放任自流,使讨论不着边际,而是要引导他们朝设定目标前进。
3、多媒体导入法
现代化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很大区别在于教学手段的不同。“多媒体”一词引自视听工业,它是英文“ multimedia”的译文。国际电联(ITU)对多媒体含义的描述是:使用计算机交互式综合技术和数字通信网技术处理多种表示媒体----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交互系统。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以使用图形、动画、声音、影视片段等多种信息来呈现教学内容、提供辅助信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获得较大的知识容量,实现教学目标。
4、实验导入法
实验法是在课堂上展示相关小实验,使学生获得直观经验,促进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地理课程知识涉及世间各种自然、人文景象,学生经验有限,加上想象和联想能力都有待发展,用简单易操作的小实验,让学生获得直观经验,既能增加课堂趣味性,又对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讲授《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时,准备了容器、土、草、喷壶等材料,让学生比较干燥土壤与湿润土壤在大风(用嘴吹,请学生协助)时的情况以及比较有植物(草皮)和裸露地表在大风时的情况,从而展现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基础。我们生活在多雨湿润的广东省,学生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缺水、少植被、大风的风沙情况缺乏感性认识,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使用实验法导入教学,在课堂上进行实验一定要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简单易行,揭露问题直接明了,同时要注意如果实验是安排在课中进行,一定要收好用具,避免学生好奇而忽略听课。
时代在不停进步,在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导入”的方法也要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创新,真正做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与课堂教学艺术融为一体,为完成一节优质课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5.
[2]阎玉龙.主体参与型教学中学新教案全书?地理?第4册[A].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22~121.
[3]迟国彬.中学地理教学CAI课件制作教程[M].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199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