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交流

初中地理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分析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地理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一方面是认为“地理不难学”而学不好;另一部分认为“地理的确不好学”而学不好。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既不能让学生掉以轻心,也不能因为学生怕困难而绕着走。下面从学生地理学习障碍的角度出发作一分析。



一、 感性认识的障碍: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一些常见的地理现象会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些感性认识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和源泉。但是,还有很多地理知识学生原来就没有任何感性认识,如极昼、极夜、时区、日界线等。这部分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形成基本的表象储备。它的高度抽象性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一定的认知障碍。如果学生在学习时,不观察一定的演示实验,不去看一定的模型和挂图,学生就不能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地理表象,也不会形成正确的感性认识,必然在学习和掌握这部分知识时产生障碍。



二、 想象力的障碍:
爱因斯坦说过:“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现象的,但不是只研究现象的表层,而是去发现众多现象背后的规律。任何想象力的欠缺都不可能让地理研究走得更远。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想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的想象,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的想象。初中中低年级学生一般易于理解平面图形,而对立体图形的想象就是个弱点。例如:南极洲图上各点的相对位置,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势的高低、坡度的陡缓等,对于学生来说就是理解上的难点。由于对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的关系搞不清楚,所以学生很难利用地理规律正确地解题。学生往往靠死记硬背来做题,不免错误百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在大纲规定的范围内,根据学生想象力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确保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三、 非智力因素的障碍:
教学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和人才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智商并不低。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往往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如:对学习没有兴趣;由于意志薄弱遇到困难产生为难情绪;性格孤僻不善与同学交流;不爱说话,不能主动向同学、老师请教。教师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要注意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真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设法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大限度的消除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四、 认识上的偏颇形成的障碍
在学习地理方面,存在着这样两种偏激的认识,即“只要记住了就行了”和“只要理解了就行了”。前者由于偏重记忆老师总结出来的现成答案,忽视了对地理问题的理解和分析,凭死记硬背和猜题押宝,往往事与愿违;有的同学,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并能理解,但是对于基本概念和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不牢,结果记图题连连失分,也影响了地理理解分析题的得分(因缺乏表象记忆很难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导入、组织学习、复习、测评等)要注意四个结合。广泛涉猎和典型记忆相结合;学习书本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和增加知识积累相结合;精讲点拨和分层指导相结合。克服学生的麻痹心理和为难情绪,促进良好学习心态的形成,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四川省地理学会 蜀ICP备0500382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四段九号     邮政编码:610041
邮箱:huying@imde.ac.cn